工信部启动创建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小微 小微
45908
2025月11月25日

  记者11月24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启动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下称“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旨在聚焦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园区和企业,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工信部启动创建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介绍,示范基地包括园区和企业两类。通知提出,到2035年,创建100个左右园区类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1000个左右企业类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根据通知,示范基地创建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面向2035年和“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低空装备、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加快推动示范基地创建,引领带动我国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记者 郭倩)

【责任编辑:周靖杰】
    阅读下一篇: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我国航天相关企业超过3.5万家 航空航天行业市场战略及机遇前景分析_人保服务,人保护你周全

              我国航天相关企业超过3.5万家 航空航天行业市场战略及机遇前景分析_人保服务,人保护你周全

              59996
              2024-03-27
              我国航天相关企业超过3.5万家 航空航天行业市场战略及机遇前景分析 2024年3月27日 来源:互联网 699 41 目前我国有航天相关企业超过3.5万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2080余家,新增企业增速6.3%。商业航天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发生160余起,融资金额超400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朝深空、深海、深地进军,战略空间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逐步融合正在加速改变着经济社会生活。上天下海入地,随着技术创新攻关进程,我国战略空间产业发展不断刷新高度,推动经济发展释放新潜能。 航空航天产业是一个涵盖了飞机制造、航天器制造、火箭及其发动机制造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这个行业对材料、发动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太空探索与开发技术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 航天事业对于产业链发展的带动作用势不可挡。早在2013年,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的马兴瑞曾公开表示,航天科技又被称为“技术金矿”。“1美元的投入能产生7-12美元的回报。它对技术的拉动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 马兴瑞还表示,“比如,发射一颗卫星,价值不仅是卫星研制、发射服务所带来的,还有运营服务和地面维护服务,这一链条带来的价值不可小视。”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在空间领域,100米以下为超低空,100米到第1000米为低空,1000米到7000米为中空,7000米到15000米为高空,15000米以上为超高空,20000米到100公里为临近空间,在我国100公里以下航行称之谓“航空”,超过100公里通常理解为“航天”。 目前我国有航天相关企业超过3.5万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2080余家,新增企业增速6.3%。商业航天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发生160余起,融资金额超400亿元。 据美国非政府组织太空基金会统计,2022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达5,460亿美元,同比增长8%,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实现41%的增长。据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1万亿美元,其中卫星互联网将占市场增长的50%。 航天产业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提高武器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力量。随着政府将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中国在航天产业领域将实现飞跃发展。中国在火箭发射、太空站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计划在未来在月球建设科研基地,开发月球的自然资源,朝着更广阔的宇宙空间拓展。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资金支持等,来鼓励航空航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需求,航天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提升,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面临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前瞻谋划布局,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其中未来空间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领域,打造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先进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装备。 未来,国家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航天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255 2970 3770 4570 5385 6270 推荐阅读 展架灯是一种专门用于照明展览展示场所的灯具,其具备照明效果突出、形状美观、安装方便等特点。在商店、商场、展览会... ...
              人保车险,人保护你周全_2024年中国睡衣套装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

              人保车险,人保护你周全_2024年中国睡衣套装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

              50099
              2024-04-16
              2024年中国睡衣套装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 2024年4月16日 来源:互联网 1286 84 睡衣套装是专为就寝时穿着的服装,通常由上衣和裤子组成。其设计注重舒适性和便利性,适合在家中休息或睡觉时穿着。睡衣套装的材质多样,常见的有棉质、丝绸、法兰绒、珊瑚绒等,这些材质都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能,确保在睡眠中保持舒适。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睡衣套装是专为就寝时穿着的服装,通常由上衣和裤子组成。其设计注重舒适性和便利性,适合在家中休息或睡觉时穿着。睡衣套装的材质多样,常见的有棉质、丝绸、法兰绒、珊瑚绒等,这些材质都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能,确保在睡眠中保持舒适。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款式上,睡衣套装也有多种选择。长袖长裤款式的睡衣可以全面包裹身体,减少热量流失,保暖性能较好,适合在冬季或寒冷地区穿着。短袖短裤款式的睡衣则更适合在春夏季节或家中供暖充足的情况下穿着。此外,还有睡袍款式的睡衣,设计简约大方,穿着方便,适合在家中轻度活动时穿着。 除了传统的睡衣套装,现代市场上还出现了许多时尚、舒适的睡衣款式,如珊瑚绒睡衣、摇粒绒睡衣等,这些睡衣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还注重美观和设计感,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分析 睡衣套装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结构 在上游,主要包括各类原材料供应商,如布料、花边、纽扣等辅料供应商,以及印染厂商。这些供应商提供睡衣套装生产所需的基础材料和加工服务,对中游生产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上游的供应商也需要关注市场趋势,与中游生产企业保持紧密的沟通,以满足下游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中游是睡衣套装的设计与生产制造企业。这些企业负责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进行款式设计和材料选择,然后通过生产工艺和技术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在这一环节,企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睡衣套装。 下游则是销售渠道和终端消费者。销售渠道包括代理商、电商平台、门店等,它们负责将中游生产的睡衣套装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在这一环节,企业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并与渠道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睡衣套装行业的发展现状 2023年,中国睡衣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00亿人民币。全球睡衣市场在2022年的规模达到一定数额(人民币),预计到2028年,全球睡衣市场规模将会达到一定数额(人民币),预测期间内将达到一定百分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在2021年,中国消费者中,43.1%偏好黑白灰色系的睡衣,39.4%偏好粉色系,38.5%偏好蓝色系,25.1%偏好黄色系,25%偏好紫色系。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舒适、柔软、透气等睡衣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睡衣行业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睡衣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市场,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需求群体推出不同款式和材质的睡衣,同时还加入了时尚元素,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时尚的需求。 广东安之伴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家居行业的名牌企业,集商品研发、生产、品牌营运为一体,以其高品质、舒适的睡衣套装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红豆居家,以“柔软型内衣”为品牌定位,专注于提供舒适的内穿体验,其睡衣套装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广东秋鹿实业有限公司创立于1989年,其睡衣套装以家居为核心产品,始终坚持品牌发展之路,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广东凯迪服饰有限公司旗下的派邦奴,将活力、时尚、激情的生活方式融于居家服饰,其睡衣套装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市场上还有其他一些优秀的睡衣套装品牌,它们各具特色,共同推动着行业的发展。这些重点企业在产品设计、材质选择、生产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舒适、时尚、高品质的睡衣套装的需求。同时,它们也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巩固市场地位。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同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141 2894 3694 449...
              人保财险 ,人保有温度_2024中国辣椒红素行业产业链及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人保财险 ,人保有温度_2024中国辣椒红素行业产业链及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70339
              2024-04-17
              人保财险 ,人保有温度_2024中国辣椒红素行业产业链及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2024年4月17日 来源:互联网 1306 85 辣椒红素是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提取的四萜类天然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纯的辣椒红素为深胭脂红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植物油和丙酮、三氯甲烷、乙醚,溶于乙醇,不溶于甘油和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辣椒红素是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提取的四萜类天然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纯的辣椒红素为深胭脂红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植物油和丙酮、三氯甲烷、乙醚,溶于乙醇,不溶于甘油和水。 辣椒红素色泽鲜艳,色价高,着色力强,保色效果好,安全性高,在食品工业应用广泛,可用于水产品、肉类、糕点、色拉、罐头、饮料等各类食品的着色。 辣椒红色素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 辣椒红色素行业产业链 上游主要包括辣椒种植和采摘、提取萃取设备生产以及辣椒红素原料提取等环节。中国是全球辣椒生产大国,辣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这为辣椒红素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来源。同时,提取萃取设备的生产也是上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设备用于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红素。 下游则涵盖了多个应用领域,其中最主要的是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辣椒红素作为一种安全的食用色素,广泛应用于调味品、肉类制品、乳制品、饮料等产品的制作中,为食品提供鲜艳的红色和独特的辣味,同时还能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此外,辣椒红素在化妆品、医药和儿童玩具等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医药行业,辣椒红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用价值,可以用于制作药物和保健品。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当前中国辣椒年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0%左右,在各类蔬菜中位居前列。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2021年中国辣椒种植面积占全球种植面积的36.72%,较2000年增长了约5.59个百分点,是世界辣椒种植的主要国家。产量方面,全球及中国辣椒产量近年均大幅增长,其中中国产量占全球近一半,是全球最大的辣椒主产国。 传统的辣椒红素提取方法虽然成熟,但存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新型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辣椒红素的提取效率和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生产成本也得以降低,这为辣椒红素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于食品标签与配料的关注度较高,约有85%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会关注配料表,尤其是对添加剂等相关成分的关注度。其中,消费者对纯天然色素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全球25%的消费者表示更喜欢100%纯天然植物色素。 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全球天然食用色素市场价值扩大到8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亚太地区由于广泛种植草本香料,配料企业开始从姜黄、红辣椒和芙蓉等植物中开发天然食用色素,并将其应用在软饮料、酒精饮料、糖果、冷冻甜点、酸奶、烘焙等品类中,成为近年天然色素增长较快的市场。 辣椒红素作为一种天然无害的食用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辐射、调节脂质代谢、调节免疫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在辣椒红品类方面,晨光深耕多年,其自主研发的辣椒红色素、辣椒素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等得到业内认可。目前,中国自主生产的辣椒红色素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实现了从不到2%到80%以上的飞跃,成功打破了印度和西班牙巨头在辣椒红素市场上对中国的垄断态势,并为国外市场设置了技术壁垒。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以及新型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辣椒红素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210 2940 3740 4540 5370 6240 推荐阅读 车队管理系统市场在当前阶段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快速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物流...
              POE胶膜行业产业链全景及市场需求预测_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有温度

              POE胶膜行业产业链全景及市场需求预测_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有温度

              71464
              2024-05-07
              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有温度_POE胶膜行业产业链全景及市场需求预测 2024年5月7日 来源:互联网 823 50 POE胶膜是一种由聚烯烃弹性体(POE)制成的薄膜材料。POE即聚烯烃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α-烯烃共聚而成的一类聚烯烃材料,兼具橡胶和塑料的双重特性。POE胶膜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OE胶膜是一种由聚烯烃弹性体(POE)制成的薄膜材料。POE即聚烯烃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α-烯烃共聚而成的一类聚烯烃材料,兼具橡胶和塑料的双重特性。POE胶膜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OE胶膜行业产业链全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包括聚烯烃弹性体(POE)、增粘剂、抗氧化剂等。POE是乙烯和α-烯烃(如1-丁烯、1-己烯或1-辛烯)无规共聚得到的弹性体,是生产POE胶膜的核心原料。此外,α-烯烃和茂金属催化剂也是POE上游核心原材料,其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直接影响到POE胶膜的生产成本和质量。 中游是POE胶膜的生产环节,包括配料、混合、挤出、拉伸、冷却、切割等多个步骤。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设备选型以及生产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POE胶膜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中游生产环节的优化,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 下游是POE胶膜的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配件、家电外壳、防水卷材、管材、建筑、机械、电子、汽车和日用品等领域。 当前“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业高速发展,显著带动光伏胶膜的发展,POE需求获得显著增长,产品市场前景较好。据统计,2021年我国POE消费量约64万吨,其中光伏领域需求占比为40%,汽车市场占比为26%。 2023年度中国新增光伏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1%;2023年度全球新增光伏装机390GW,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将达到512-587GW,继续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光伏组件使用寿命一般为20-30年,一般要求组件效率首年衰减不超过2.5%,次年后年均衰减不超过0.7%。主流光伏封装材料为EVA胶膜、POE胶膜和EPE胶膜,胶膜在组件成本占比约4-6%上下,比例不高但对组件使用寿命、发电效率影响明显。POE胶膜在光伏组件封装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生产光伏组件封装胶膜的核心材料之一。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POE胶膜则因其优异的抗PID性能和水汽阻隔性,成为N型组件封装材料的首选。POE胶膜能够有效保障组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尤其在双玻组件和N型电池组件中表现突出。 2023年,封装胶膜市场需求保持增长由于光伏组件的封装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加之光伏组件运营寿命要求25年以上,尽管胶膜仅占晶硅电池组件生产成本的约3%~7%,但其在光伏组件质量及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胶膜的性能、品质及稳定性均有较高要求。 相较于其他领域,POE胶膜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胶膜生产企业通过向上游企业购买POE粒子,经过造粒、搅拌混和、挤出、切边收卷等物理过程,即可生产出所需产品。这种轻资产、配方型工艺的特点,使得更多企业有机会进入该行业。 胶膜性能需跟随组件变化而不断迭代,行业发展初期使用单一品类的透明EVA胶膜,目前已扩展至多品类、多规格、客户定制化,胶膜性能不断提升,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对胶膜企业的技术储备、新品研发速度、产业化匹配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胶膜行业技术门槛不断攀升。 在保守情形下,国内 POE胶膜需求将从2021年的 26 万吨左右增长至 2025 年的 57万吨左右。在乐观情形下,POE胶膜需求量将达到 73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光伏领域2025年POE需求量是2021年2.2-2.8倍。受益于国产替代带来的量增价减趋势,POE胶膜在光伏行业中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237 2958 3758 4558 5379 ...
              人保服务,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_窄带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市场前景2024

              人保服务,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_窄带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市场前景2024

              66336
              2024-05-10
              窄带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市场前景2024 2024年5月10日 来源:互联网 264 9 窄带物联网(NB-IoT)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专为连接距离遥远、功耗低、成本低的物联网设备而设计。其特点在于窄带宽、高覆盖、低成本和长电池寿命,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行且数据传输量不大的应用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窄带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窄带物联网(NB-IoT)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专为连接距离遥远、功耗低、成本低的物联网设备而设计。其特点在于窄带宽、高覆盖、低成本和长电池寿命,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行且数据传输量不大的应用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窄带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农业领域、物流与运输、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窄带物联网产业链包括上游芯片供应商、模组供应商、基站供应商,中游的通信运营商、平台服务商以及下游的终端供应商、应用服务商。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推动了窄带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2020年5月,NB-IOT纳入5G标准,意味着NB-IoT 技术的生命周期和应用场景将得到极大扩展,行业应用前景和应用空间进一步得到确认。窄带物联网之所以被寄予厚望,是由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通常来说,窄带物联网具有广覆盖、多连接、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 广覆盖将极大地改善物联网室内覆盖的现状,在同样的频段下,窄带物联网比现有网络增益20dB,相当于覆盖区域能力增强了百倍以上;多连接是指其单个扇区即可支持10万个连接;低功耗特性使得其终端模块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之久;低成本则是指其模块成本低,单个连接模块的成本可降至二三十元人民币。 统计显示,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22年底,连接数达18.45亿户,比2021年底净增4.47亿户,占全球总数的70%。移动物联网连接数的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产业和应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正加快赋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2年底,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83万个,覆盖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初步形成窄带物联网(NB-IoT)、4G和5G多网协同发展的格局,能够提供不同速率等级的连接能力,满足各行业物联网业务和应用场景要求。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总数达40.59亿,其中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3.32亿,占移动终端连接数比重达到57.5%,同比增长26.4%,2023年净增4.88亿,实现快速增长;蜂窝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分别达7.99亿、4.54亿、3.35亿和2.65亿。 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据说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在建设成本和用户收费价格呈逐渐上升趋势下,我国NB-IOT建设投资规模和应用市场规模呈逐渐快速增长趋势。 随着国家对新基建的重视和5G基站建设的全面推进,窄带物联网作为5G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这将进一步推动窄带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和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窄带物联网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窄带物联网将与其他物联网技术相互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本报告由中研普华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长期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全国及海外专业研究机构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与国际同步的市场研究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062 ...
              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有温度_2024年中国油田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及市场分析

              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有温度_2024年中国油田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及市场分析

              57141
              2024-05-10
              2024年中国油田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及市场分析 2024年5月10日 来源:百度 1027 65 近年来,我国的油服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建立起了一套以三桶油市场准入证为代表的较为完备的市场准入机制,市场秩序渐入佳境,行业规范度提高,整体发展较为平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油田服务行业概述 油服,即油田服务,指以油田为主要业务场所,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相关的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的服务行业,是维持能源行业正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服主要由物理勘探、钻井完井、测录井、油气开采和油田建设这五大部分组成。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涉及油气设备的生产供应商以及油服厂商;中游为油气运输环节,包括油气管材、储罐等材料以及油气储运服务;下游则是油气炼制与销售阶段,含括了石化加工、成品销售等。 近年来,我国的油服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建立起了一套以三桶油市场准入证为代表的较为完备的市场准入机制,市场秩序渐入佳境,行业规范度提高,整体发展较为平稳。 油田服务行业政策环境 国家高度重视并持续大力推动石化行业的发展。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关于“十四五”期间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利用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旨在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支持天然气进口利用。 油田服务行业市场分析 国际油气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国际油田服务市场大致可分为三类:北美与欧洲市场、前苏联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地区(如拉美、非洲、中亚及中东)。北美及欧洲市场相较于中国和前苏联国家,已发展成为成熟及高度发达的市场。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中国油服行业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绝大多数油服企业附属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特大型国有能源集团,占据了绝对比例的市场份额。 从中国海油、中海油服披露的2023年年报来看,中国海油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160.09亿元,同比下降1.33%;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8.43亿元,同比下降12.60%。 中海油服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41.09亿元,同比增长23.7%; 实现归母净利润30.13亿元,同比增长27.8%。 中海油服是中国海油集团的子公司,截至2023年底,中国海油集团持股50.53%。据公开资料,中海油服拥有完整的服务链条和强大的海上石油服务装备群,业务覆盖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的全过程,是全球油田服务一体化的供应商之一。自2018年起,由于中海油集团增储上产力度加大,使得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在我国,油气产业属战略性垄断资源行业,油气开采权被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垄断,而下游油田技术服务则在三大石油公司改制重组过程中逐步被剥离,由民营资本介入。由此,石油装备制造、工程技术和生产科研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再仅限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同样迅猛。 随着油气田生产运营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智能油气田勘探开发应用软件市场也将不断拓展,更多的智能化应用需求将会不断提出并逐渐得到满足,结合《" 十四五 "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的油气产量要求和三大石油央企的勘探开发资本开支增速,预计到 2026 年中国智能油气田勘探开发应用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27 亿元。 油田服务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油田服务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油田服务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预测未来油田服务业务的市场前景,以帮助客户拨开政策迷雾,寻找油田服务行业的投资商机。 想要了解更多油田服务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152 2901 3701 4501 5350 6201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