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热点

禾元生物IPO过会,上市委追问核心技术先进性和具体数据可靠性

禾元生物IPO过会,上市委追问核心技术先进性和具体数据可靠性

小微 小微
48921
2025-07-02
  中国网财经7月2日讯 上交所官网消息显示,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元生物”)IPO过会。这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适用该标准过会的IPO企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了禾元生物三个问题,分别是:说明重组蛋白表达平台和纯化平台两项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具体数据的可靠性;结合HY1001与人血清白蛋白竞品在疗效、适应症、市场接受度、价格、成本等方面的差异,说明HY1001药品的市场空间测算、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是否审慎,“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产能设计及消化措施是否合理。   此外,上市委还要求禾元生物结合药用水稻育种、种植、收割、仓储、运输、加工、废渣处理各环节的操作标准,说明确保药用水稻生产使用安全合规的具体措施,是否存在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   资料显示,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未有任何在研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不过核心产品HY1001已完成国内III期临床研,预计将于近期获批上市。此次IPO,禾元生物原计划募资35.02亿元,此后调整至24亿元,其中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分别投向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和新药研发项目。 (责任编辑:申杨)...
新势力车企6月成绩单:零跑交付再创新高,小鹏同比增224%

新势力车企6月成绩单:零跑交付再创新高,小鹏同比增224%

小微 小微
46919
2025-07-01
新势力车企6月成绩单:零跑交付再创新高,小鹏同比增224% 2025-07-01 19:21:21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7月1日电 1日,多家新势力车企公布6月成绩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具体来看,零跑汽车表示,6月全系交付再创历史新高,达48006台,同比增长超138%,上半年累计交付221664台;截至6月18日,零跑汽车累计交付已超80万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极氪科技披露的销量数据显示,6月共计销售43012台汽车,连续四个月月销量突破4万台。今年1月至6月,极氪科技累计销售达244877台,同比增长14.5%。其中,极氪品牌6月销售16702台,领克品牌销售26310台。   6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36279辆,第二季度共交付111074辆。截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337810辆。   6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4611台,同比增长224%,连续8个月交付量超3万台。2025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103181台,再创单季度历史新高;2025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197189台,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   6月,深蓝汽车全系交付29893辆,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7%。   6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过25000台。小米汽车称,正在全力以赴抓紧生产。   6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24925台,同比增长17.5%。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14593台;乐道品牌交付新车6400台;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新车3932台。   2025年第二季度,蔚来公司交付新车72056台,环比增长71.2%;2025年上半年,蔚来公司共交付新车114150台,同比增长30.6%。截至目前,蔚来公司已累计交付新车785714台。其中,蔚来品牌累计交付新车725248台;乐道品牌累计交付新车52623台;firefly萤火虫品牌累计交付新车7843台。   阿维塔6月销量10153辆,同比增长117%,连续四月破万。   岚图汽车6月销量10053辆,同比增长83%。   爱建证券分析称,商务部启动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是继以旧换新补贴延续后又一重要政策,中央叠加地方补贴,直接降低购车成本。本次政策聚焦县域市场增量释放,进一步巩固行业增长动能。政策首次提出商旅文体健融合模式,鼓励打造房车露营、汽车赛事等后市场场景,并试点高阶智驾商业化应用,激发汽车后市场及服务生态需求,或培育新盈利增长点。该机构认为,渠道下沉深度广、县域网点覆盖密、服务响应能力强的整车企业将率先获益。(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同宇新材IPO申购:募资规模缩水4.6亿元 股东纪仲林真实角色受关注

同宇新材IPO申购:募资规模缩水4.6亿元 股东纪仲林真实角色受关注

小微 小微
52113
2025-07-01
  中国网财经7月1日讯 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宇新材”)IPO今日开启申购,发行价格为84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8.4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此前招股书,同宇新材计划通过此次IPO募集资金13亿元,其中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均投向江西同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电子树脂项目(一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料显示,同宇新材主营业务系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生产。2022-2024年,同宇新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93亿元、8.86亿元和9.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8亿元、1.64亿元和1.43亿元。可以看出,同宇新材营收大幅波动,且净利润连续下滑,但其在注册稿中的描述是“报告期内,公司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和持续盈利能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过,同宇新材业绩真实性遭到了质疑。根据招股书,2024年南亚新材是同宇新材的第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金额是19,070.57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0.02%。但南亚新材2024年财报显示,其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是44,588.5万元、34,189.52万元、18,899.72 万元、18,301.01万元和 18,061.22万元。 资料来源:同宇新材招股书 资料来源:南亚新材2024年年报   作为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同宇新材的研发能力受到关注。2022-2024年,同宇新材研发费用分别为1493.12万元、1925.15万元和2160.27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5% 、2.17%和2.27%,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从研发费用组成来看,2022-2024年,同宇新材职工薪酬分别为940.77万元、894.82万元和978.73万元。2022年底和2024年底,同宇新材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30人和56人,这意味着其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近几年大幅下降。   同宇新材受到关注的还有其第三大股东纪仲林。乐平市融媒体中心曾在2020年11月发布视频新闻显示,同宇新材与某地政府合作洽谈中,纪仲林坐在公司两位实际控制人中间。那么,纪仲林在同宇新材的角色是否不仅是第三大股东?   招股书显示,同宇新材的实际控制人为张驰、苏世国,二人合计持有公司66.31%的股份。第三大股东纪仲林持股数量为360万股,持股比例为12%,按84元/股计算,纪仲林持有的这部分股权账面价值达3.02亿元。   追溯同宇新材设立历程,2015年前身同宇有限成立时,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乾润泰与纪仲林分别出资2640万元和360万元。乾润泰认缴的2640万元注册资本中,其中1240万元由纪仲林以现金向张驰、苏世国、席奎东、章星、邓凯华赠与后,再由张驰等人分别通过乾润泰间接出资至同宇有限。也就是说,如果按实际出资额计算,纪仲林实际出资1600万元,占注册资本55%,远超张驰等人的出资比例。至于赠与的原因,同宇新材招股书解释称,纪仲林作为张驰的朋友看好公司定位与发展。 (责任编辑:申杨)...
存制动失效风险,部分国产极星2纯电动汽车将被召回

存制动失效风险,部分国产极星2纯电动汽车将被召回

小微 小微
34278
2025-06-27
存制动失效风险,部分国产极星2纯电动汽车将被召回 2025-06-27 14:45:28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27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7日消息,日前,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授权、委托极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召回编号S2025M0112V:自即日起,召回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极星2纯电动汽车,共计2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由于制动控制模块的软件偏差,当车辆在“单踏板驾驶”驱动模式,不踩制动踏板且持续下坡滑行超过1分30秒的情况下,车辆可能失去制动功能,存在安全隐患。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极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主动联系相关用户,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制动控制模块的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代抢订单费用高至万元,有黄牛称小米YU7首批现车2万辆

代抢订单费用高至万元,有黄牛称小米YU7首批现车2万辆

小微 小微
37022
2025-06-26
代抢订单费用高至万元,有黄牛称小米YU7首批现车2万辆 2025-06-26 20:09:19 第一财经   代抢订单费用高至万元,有黄牛称小米YU7首批现车2万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武子晔    在小米YU7正式迎来上市前,黄牛已经出动了。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代抢小米YU7首批车订单的黄牛不在少数,代抢费用普遍为2000~10000元。   一名提供代抢服务的黄牛张千(化名)告诉记者,抢单需要提供车主的信息、需要的车型颜色和配置,抢单直接填写车主的信息,需要支付1万元,其中5000元是定金,另外5000元为代抢费用。“如果抢到了就确认付款,抢不到直接给退款。”   张千发布的信息显示:“小米YU7预定,2年免息贷款,现金补贴。”他告诉记者,此次抢单均为首批车,首批车为现车,共有2万辆。对于现金补贴,他表示,目前小米YU7确定的权益包括置换旧车补贴1.5万元,其他权益要等发布会公布后得知。   另一名黄牛提供代抢服务的费用为9000元,对于代抢费用差异,他宣称技术不同,之所以价格偏高是可以百分百抢到。   值得注意的是,代抢订单并非首次出现,此前在小米SU7上市前,也出现过类似现象。此外,小米汽车预定还曾出现“F码”机制,即与小米手机一样,收到“F码”的用户可以保证优先交付。   不过,小米CEO雷军曾表示,官方没有开启盲订通道,也禁止任何合作渠道或个人私自从事盲订、收取订金/定金等行为;官方禁止对预约品鉴、试驾等行为收取订金/定金,同时禁止收集与试驾邀约无关的个人信息。为了确保现场体验,会采取预约排队等方式。而从SU7来看,小米汽车交付周期较长,面临产能爬坡问题。   小米YU7是小米汽车旗下第二款车型,是一款中大型纯电SUV车型,将于今晚正式发布。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张澍楠 广告等商务合作,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众泰之后,宝能汽车再传收购威马,资金从何来?

众泰之后,宝能汽车再传收购威马,资金从何来?

小微 小微
37442
2025-06-25
众泰之后,宝能汽车再传收购威马,资金从何来? 2025-06-25 18:37:02 第一财经   众泰之后,宝能汽车再传收购威马,资金从何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深圳市宝能汽车展示中心,威马汽车与悠宝利汽车同时出现在展厅中,这让“宝能汽车有意收购威马汽车”一事再次引起业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还有媒体报道,宝能汽车正与威马汽车交接生产资质等资产。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质疑声也此起彼伏,尤其是收购资金来源。   今年1月,威马汽车重整计划(草案)文件显示,报名成功的投资人仅剩一家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翔飞”)仍有投资意愿。股权穿透后,深圳翔飞与宝能汽车的关联密切。   企查查信息显示,深圳翔飞实际控股股东深圳凤宇管理有限公司同样是悠宝佳汽车控股股东。而宝能汽车通过旗下公司间接控股悠宝佳。悠宝佳汽车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张晓同时担任宝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能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宝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多个宝能汽车关联公司高层。   另外,记者还注意到,在某公开招聘网站上,深圳翔飞招聘工作人员的地址正位于威马汽车温州工厂。   但深圳翔飞能否承载起威马汽车的破产重整计划,仍存有疑问。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信息网发布的《关于威马科技集团招募战略投资人的公告》《关于威马科技集团招募共益债投资人的公告》,战略投资人及/或其指定主体后续持续投资将超过100亿元。战略投资人提供的资金将用于根据本重整计划支付共益债务、清偿各类债权(现金及留债部分)及用于复工复产和后续继续经营专项运营使用。   上述公告还指出,战略投资人应具备与新能源汽车业务相适应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且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进行重整投资,并能出具相应的资信证明或其他履约能力证明。战略投资人应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商业信誉,未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未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综上所述,威马汽车破产重整计划对战略投资人的要求较为苛刻。而深圳翔飞注册成立于2023年9月,注册资本仅1亿元。至于深圳翔飞的关联方宝能汽车也早已陷入发展困局。   本月初,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宝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宝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宝能系公司发布“注销备案或公告”,注销原因为“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对此,宝能汽车在旗下“宝能汽车客户服务中心”公众号发布了《关于公司正常经营的声明》,否认公司清算解散,且自称公司即将有新车上市。宝能汽车在上述声明中提及,虽然公司部分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已离职,但并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和经营等。但截至记者发稿,这一声明已无法在上述公众号中显示。   有接近宝能汽车的人士指出,宝能汽车近期下线的悠宝利A3车型其实早在2022年完成工信部申报,且原计划是在2023年一季度上市,此次下线已经大幅延后于原计划。   另外,宝能汽车旗下观致汽车仍未有复工复产迹象,多宗土地使用权已被收回。2024年7月,宝能汽车位于深圳市龙华区A932-0834号宗地因涉嫌逾期两年未完成地上建筑物,拟被无偿收回上述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并没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12栋。同年12月,宝能科技园7栋房产被强制处置,这些房产均曾作为宝能汽车信托贷款债权抵押物。   股权冻结方面,今年1月,宝能集团所持宝能汽车99亿股权被冻结。截至目前,宝能汽车累计存在超过35起股权冻结。被执行金额方面,天眼查风险信息显示,宝能汽车集团控股股东宝能投资集团被执行总金额超470亿元,且该公司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等信息。   但即便如此,宝能汽车依旧在“接手破产重整车企”上“乐此不疲”。在有意收购威马汽车消息传出之前,宝能汽车还被传出有意接手另一家破产重整的车企――众泰汽车。记者了解到,去年,宝能委派了一些管理人员进入众泰汽车,且通过津烁贸易这一投资平台组局,和潜在的、有资金的合作方共同入局众泰,组局的原因则是宝能不具备直接完成收购众泰的资金。值得一提的是,众泰汽车当时称公司并无重大资产重组规划。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商务部:稳妥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

商务部:稳妥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

小微 小微
45007
2025-06-24
商务部:稳妥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 2025-06-24 16:01:56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24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24日消息,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的通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至12月。活动内容包括,统筹汽车以旧换新、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和“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安排,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等作用,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加强新能源汽车供需对接、新品发布,推动完善县乡地区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助力新能源汽车下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深入推进汽车换“能”。各地要认真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在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场地内普遍设置汽车以旧换新专区,组织推出更多适销对路新能源车型,更好满足县乡地区群众多样化购车需求。指导活动承办单位和参与主体规范使用汽车以旧换新海报标语等宣传物料,加强政策宣传推广,持续营造促消费氛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创新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各地要因地制宜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与试点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谋划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场推介、试驾体验等活动,在安全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稳妥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创新打造汽车改装、传统经典车、房车露营、汽车赛事等多样化汽车后市场消费场景,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三)举办消费季系列活动。各地要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特点,依托汽车城、商圈、步行街、特色商品展销、农村市集庙会等,创新举办新能源汽车消费季系列活动,并向商务部推荐1-2场重点活动。商务部将统筹考虑各地消费市场情况、所推荐的活动特色和影响力等因素,结合各地汽车以旧换新、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等政策实施情况,加大指导支持和宣传推广力度,以点带面扩大工作成效。   (四)持续优化购买使用环境。各地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支持独立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提升运营质效,加强新能源在用车检测平台推广应用,扩大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加快县乡地区新能源汽车停车场、充电桩、售后服务站点、报废汽车回收服务网点等设施建设,便利群众交旧换新,解决日常用车后顾之忧;积极探索依托现有加油站,打造一批集车辆销售维保、停车补能、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汽车驿站。   商务部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压紧责任,加强政策、场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多渠道、多层次做好宣传引导,广泛动员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参与,推广典型案例和最佳实践;坚决抵制“内卷式”竞争,严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各地在组织开展活动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落实举办节庆、论坛、展会活动等管理规定,做好安全防范预案。(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张澍楠 广告等商务合作,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汽协: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36.9%

中汽协: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36.9%

小微 小微
43933
2025-06-20
中汽协: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36.9% 2025-06-20 10:22:3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20日电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号日前披露,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   分区域来看,5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09.5万辆,环比增长6.8%,同比增长27.9%;1-5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475.3万辆,同比增长40.8%。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环比增长6.1%,同比增长1.2倍;1-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付健青 广告等商务合作,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被古驰母公司“挖走”,转卖奢侈品!雷诺CEO将于7月离职

被古驰母公司“挖走”,转卖奢侈品!雷诺CEO将于7月离职

小微 小微
31595
2025-06-18
被古驰母公司“挖走”,转卖奢侈品!雷诺CEO将于7月离职 2025-06-18 16:39:47 每日经济新闻   被古驰母公司“挖走”,转卖奢侈品!雷诺CEO将于7月离职,曾助公司扭亏为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位汽车行业高管“跨界”去了时尚圈。   当地时间6月16日,多家外媒报道称,雷诺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将卸任,出任奢侈品品牌古驰(Gucci)母公司开云(Kering)集团的CEO,正式卸任时间为7月15日。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雷诺中国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卢卡・德・梅奥离职的消息是真实的,他是被开云集团“挖走”的。卢卡・德・梅奥在声明中提到,其离职是为了“在汽车行业之外寻求新挑战”。   帮助雷诺实现扭亏为盈   公开资料显示,卢卡・德・梅奥在2020年加入雷诺集团,担任首席执行官(CEO)。彼时,雷诺刚刚经历了一场与日产的激烈内部“冲突”,并在2019年遭遇了十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亏损额达1.41亿欧元,与2018年33亿欧元的净利润相比差距明显。   上任后,卢卡・德・梅奥在公司内部推行了大范围的成本削减政策,大幅削减全球员工总数和降低产能。同时,他还制定了提升雷诺在全球范围竞争力的“Renaulution复兴计划”。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涉及全链路降本、财务目标革新、品牌及产品矩阵重整、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协同、明确的电动化转型目标等内容。   从结果来看,卢卡・德・梅奥所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成效。今年3月,雷诺集团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雷诺集团全年共交付226.48万辆新车,相比2023年增长约1.3%。其中,雷诺品牌销量为157.7万辆,同比增长1.8%。   财务方面,雷诺全年营收达到562.3亿欧元,同比增长7.4%,若剔除汇率影响,实际增幅为9%。这是雷诺连续第二年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其动力主要来自产品结构优化、电动车渗透率提升,以及金融服务板块稳健扩张。   此外,雷诺的运营利润也同步创下新高,达到43亿欧元,在营收中所占比重为7.6%,不仅高于2023年的5.6%,也略超过2024年初雷诺设定的7.5%目标。这意味着,雷诺在削减固定成本、聚焦高价值车型战略上的成效初显。   花旗银行分析师也对卢卡・德・梅奥在雷诺集团任职的5年时间给予高度评价,称“卢卡・德・梅奥被认为是雷诺实现转型的关键人物,他通过推出新产品、推动技术创新、加速向电动车转型、提升品牌定位,最终帮助雷诺恢复了增长和盈利”。   正是卢卡・德・梅奥创造的成绩,俘获了开云集团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据悉,开云集团的净利润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降,整个集团经营状况堪忧,几经调整品牌高管,仍未能彻底扭转颓势。此时,弗朗索瓦-亨利・皮诺亟需一位“救火队长”。   新CEO将面临三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6月16日巴黎股市开盘时,雷诺股价瞬间暴跌8%,单日市值蒸发超30亿欧元。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反映出投资者对卢卡・德・梅奥离职后雷诺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尤其是在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   当前,雷诺集团还未公布新CEO的人选。业界普遍认为,雷诺新CEO将面临三大挑战: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应对中国车企的全球竞争,以及保持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稳定发展。卢卡・德・梅奥在任期间成功带领雷诺走过“戈恩事件”危机,其突然离任无疑为这家法国汽车巨头的未来增添了变数。   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菲利普・霍舒瓦(Philippe Houchois)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卢卡・德・梅奥的离职,“让雷诺在即将公布新战略计划,并进一步解除与日产联盟之际失去了领导人”。摩根士丹利方面表示,雷诺新CEO上任后需要平衡日产这个“烫手山芋”的战略价值与财务负担。   据《日经新闻》当地时间6月16日报道,日产汽车CEO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表示,该汽车制造商计划减少其在合作伙伴雷诺的股份。“我们正在减少交叉持股,以便投资汽车。”伊万・埃斯皮诺萨称。   据悉,此次出售将是两家公司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关系松绑的最新展现。尽管雷诺目前仍是日产的最大股东,但自2023年两家公司彻底改革联盟关系,使日产与雷诺在联盟中“平起平坐”以来,雷诺已经在逐步释放自身在日产的股比。   日产和雷诺曾在今年3月表示,双方均已同意将彼此的最低持股比例从15%降至10%。根据协议,任何股份出售都必须与对方协调,并包含优先购买权。这或也促使日产加速抛售雷诺股份。   对于卢卡・德・梅奥的离任,日产方面表示,公司与雷诺的合作协议不会因此产生变化。同时,有分析认为,未来雷诺新任CEO将进一步推动联盟从“资本捆绑”转向“契约型合作”,...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 从“能量密度为王”转向“安全性能为先”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 从“能量密度为王”转向“安全性能为先”

小微 小微
33780
2025-06-18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 从“能量密度为王”转向“安全性能为先” 2025-06-18 07:28:32 证券时报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 从“能量密度为王”转向“安全性能为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 康殷   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近日发布,并于2026年7月实施,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推动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安全竞赛”。   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头部电池企业率先布局推出符合新国标的产品,抢占安全技术高地。这场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革命,不仅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速低端产能出清,更将推动市场资源向头部集中,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业内共识是,在安全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当下,真正注重研发与质量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简称“新国标”)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部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相比2020年版的国家标准,新国标的单体测试项目新增了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电池包或系统测试项目修订了热扩散测试、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从产品设计源头降低动力电池自燃事故发生概率,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新国标涵盖7项单体测试和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等,与2020版国标相比,在诸多关键技术要求上实现了强化与增补。根据券商机构梳理的新国标的升级要点,在针刺、外部加热基础上,新国标新增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模拟电池内部短路等复杂故障场景。另外,新国标中,电池热扩散试验新增要求不起火、不爆炸,保留热失控后5分钟内发出报警信号的要求,增加报警信号之后5分钟内无可见烟气进入乘员舱的要求。新国标要求电池系统触发单体热失控后,至少在2小时观察期内无起火,且所有监测点温度须低于60℃,防止延迟性爆燃。   此外,新增针对电池包或系统底部遭受撞击的测试要求,电池包需满足在直径30毫米钢球以150焦耳能量冲击电池底部后,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并满足绝缘电阻要求。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项目。增加在多次快速充电循环后对电池安全性能评估的要求,电池需在300次快充循环后通过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确保快充技术普及下的安全冗余。   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告诉记者,新国标的出台是一次标准体系层面的“价值重构”。新国标的核心导向是从电池“能量密度为王”走向“安全性能为先”。换句话说,过去是“跑得远”,现在要“活得久”。这一变化,标志着电动汽车产业正从初期扩张、追求规模效应,步入质量红利主导的发展阶段。   头部企业官宣“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国标公布,近期头部动力电池和整车厂商已纷纷官宣旗下产品达标。宁德时代表示,公司是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公司一直在引领电池行业向“高标准”时代发展,以无热扩散为例,公司2020年提出并量产搭载第一代无热扩散(NP)技术的电池,实现不起火不爆炸,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的要求。   此外,比亚迪、欣旺达、国轩高科、中创新航、极氪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电池和整车企业,也纷纷公告旗下动力电池产品和整车搭载的电池达到或超过新国标要求。   “对于工信部最新颁布的新国标,欣旺达也是该标准的核心研究起草和推动单位之一,其中的相关要求如老化电芯的安全性、热扩散测试不起火、不爆炸等,已经作为欣旺达安全企标执行多年。”欣旺达方面表示,公司始终注重技术迭代创新,秉承产品安全可靠性优先的宗旨,构建了完善的安全可靠性管理体系。   作为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的隔膜,其性能升级成为保障电池安全的关键一环。星源材质方面告诉记者,锂电池起火爆炸主要源于穿刺短路或热失控导致的隔膜收缩。星源材质研发的芳纶涂覆隔膜技术在提升锂电池安全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公司的芳纶涂覆隔膜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快浸润的特点,最高破膜温度超400℃,能够有效延缓热蔓延,为锂电池安全提供关键性、基础性的支撑和保障,从材料端切断安全隐患。”   鉴于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更高的特点,固态电池被业内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特别是新国标发布后,将对动力电池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业内共识是,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池和钠电池将迎来利好。   今年5月,电池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发布了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涵盖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产品。贝特瑞告诉记者,在安全性方面,贝安从材料到电芯的整体设计实现安全性的大幅提升。在材料方面,高镍三元正极原位包覆技术,推迟热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