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7 2023年安徽在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

小微 小微
57818
2024月02月22日

(原标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7 2023年安徽在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

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7 2023年安徽在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通报表扬2023年度安徽省100家优秀民营企业、安徽省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堪称整个大会的焦点。公示名单显示,安徽23家上市公司、17位上市公司负责人分别喜获上述荣誉。

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7 2023年安徽在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天大会的重磅环节――交流发言的6家企业,除了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外,阳光电源、中鼎控股均为细分行业龙头,而国仪量子、佳力奇、老乡鸡都已完成多轮融资,登陆资本市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7 2023年安徽在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晴雨表”,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是展现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2023年,安徽新增14家A股上市公司、10家过会企业、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均居全国前7,IPO融资额239.25亿元,同比增长100%。2024年1月11日,雪祺电气登陆深交所主板,安徽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176家。

安徽在资本市场为何能跑出“加速度”?创新是最好的答案!

安徽创新“手法、步法、打法”,着力构建基金“丛林体系”。其中,面向投早投小投科技领域专设4只天使母基金,并配套设立十大新兴产业主题基金,共同助力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建设。近年来,安徽新增上市公司中近三分之二有政府产业基金背景。

从176家A股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分析,亦可见一斑――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51%、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4%、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6%。

另一方面,资本也在“反向”输血。在资本赋能下,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在安徽加快聚合,资本市场生态不断完善,多元资本生态圈加速构建,一大批科创型企业成功上市,正在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良性循环。

近年来,安徽多措并举推动资本市场重大战略部署在皖落地,抢抓全面注册制机遇,从出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服务“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到组建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从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到建立服务资本市场培训“四库两平台”;从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到“双招双引”对接一大批金融人才、资本“组团”来安徽洽谈投融资合作……安徽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活跃资本市场的部署要求,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不动摇,大力推动“科创+产业”发展,加快做大做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安徽板块。

为推动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挂牌,安徽从省内各地市报送的1280余家企业中,优选出120家科技创新属性较强、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较高、申报板块较为明确的企业,形成“科创100”专项行动企业名单并对其进行重点培育,有力充实安徽上市后备资源。

为深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安徽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长三角资本市场要素对接会,构建资本要素与产业对接常态化机制,全省各地市全面参与;在上海创新设立辖区上市公司“徽客厅”,为安徽上市公司在沪对接头部金融机构、优质科研院所、行业创新人才,提供资源支撑和发展动能。(齐和宁)

校对:姚远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收评:沪指尾盘跌近1%失守2900点,券商等板块走低,光伏概念大幅下挫

收评:沪指尾盘跌近1%失守2900点,券商等板块走低,光伏概念大幅下挫

小微 小微
80232
2024-01-29
(原标题:收评:沪指尾盘跌近1%失守2900点,券商等板块走低,光伏概念大幅下挫)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网讯,1月29日,沪指盘中窄幅震荡,尾盘快速跳水失守2900点,创业板指大跌超3%;两市成交超8000亿元,北向资金盘中大幅流出,尾盘积极进场扫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收盘,沪指跌0.92%报2883.36点,深成指跌2.06%报8581.76点,创业板指跌3.49%报1623.81点,北证50指数大跌6.58%,两市合计成交8052亿元,北向资金净卖出5.92亿元。 盘面上看,汽车、旅游、半导体、地产、券商、医药等板块走低,光伏、锂矿、CPO概念等大幅下挫,银行板块逆市上扬,中特估概念活跃。 中信证券表示,稳定资本市场政策在近期集中发力改善市场预期,年初以来市场流动性循环连锁负反馈过程被有效阻断,随着业绩预告风险陆续落地,市场已经步入月度级别的反弹交易窗口。首先,证券监管部门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投资端改革举措有望加速推出,地产领域支持政策明显加码,预计2月仍有降息举措,国资委继续强调上市央企的投资者回报,央企权重股压舱石作用凸显,改善营商环境政策频出,市场信心有望逐渐恢复。其次,类“平准”基金打破负反馈,雪球敲入和量化平仓压力明显缓解,机构持仓均衡化过程加快。最后,随着年报业绩预告陆续落地,四季度业绩风险充分释放,反弹窗口期仍将呈现交易型资金主导的特征,央企红利低波和高股息板块是窗口期最具共识的主线,同时关注低估值绩优蓝筹的布局机会。...
新年“提质增效”加大力度 百余上市公司竞相抛出回购增持计划

新年“提质增效”加大力度 百余上市公司竞相抛出回购增持计划

小微 小微
77410
2024-02-07
2月6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站上2800点,最高涨133点,并呈现一阳包三阴的局面。截至收盘,A股全天成交额达到9359.12亿元,成交额创近两个月新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大指数全面大涨,上证指数涨3.23%,创业板指涨6.71%,深证成指涨6.22%,其中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创出2015年9月16日之后最大单日涨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板块来看,华为概念、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纷纷大涨,主力资金净流入超40亿元。从单家公司来看,超3800家公司上涨,涨停数量超160家,涨停公司数量超过去5个交易日总和,赛摩智能、艾德生物、万祥科技和艾比森纷纷强势涨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外,外资强势抄底,北上资金净买入超126亿元,单日净买入额创2023年12月29日以来新高,也是年内首个净买入超百亿元的交易日。 北上资金大手笔净买入后,A股怎么走?历史数据显示,以北上资金净买入超百亿元的交易日为基准,沪深300指数后1日平均上涨1.19%,后2日平均累计涨1.2%,后1日、后2日上涨概率均超过50%。 政策“组合拳”强势出击 针对当前A股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政策“组合拳”强势出击。 2月6日上午,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中央汇金公司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证监会网站2月6日消息,经研究决定,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证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据悉,有头部券商机构正紧急制定修改两融业务方案,涉及最低线下调等问题。广发基金今日公告称,公司将严格落实证监会关于融券业务的相关要求,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审慎稳妥推进存量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逐步了结,确保相关业务平稳运行。易方达基金在官网公告称,公司将严格落实证监会关于融券业务的相关要求,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审慎稳妥推进存量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逐步了结,确保相关业务平稳运行。 平均回购比例 创近5年新高 在百余家涨停的上市公司中,出现协鑫集成、东材科技等身影。涨停或受多重利好影响,例如协鑫集成2月初发布业绩预告,2023年净利润预增152.87%至270.88%。2月5日,公司先后发布回购预案及拟增持计划,公司拟斥1亿元至2亿元回购股份,重要股东蒋卫朋、马君健、方建才拟增持上限2400万元。 像协鑫集成这样年内发布回购、增持计划的公司不在少数。今年以来,百余家公司发布提议回购股份暨落实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或增持计划。相关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通过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升业绩和盈利能力,积极开展回购、增持行动,让投资者看到公司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以及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等方式,是提升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 从回购来看,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按照回购预案日计算,截至2月6日盘前,2024年计划回购比例(回购股份数量占总股本比例)平均超1%,达到1.16%,创近5年新高,较2023年均值提升0.5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4年上市公司平均回购金额上限1.15亿元,创近3年最高水平,与2021年的1.15亿元持平。 具体到单家公司,从回购股份来看,计划回购股本数占总股本比例超3%的公司有20余家,其中中科电气、森鹰窗业、九安医疗等5家公司计划回购股本占比超5%。从金额来看,九安医疗、凯莱英、韦尔股份、三安光电等行业龙头回购金额上限超10亿元。 回购诚意十足 与以往不同的是,受行情持续下行影响,上市公司回购颇有诚意,以注销、减少注册资本、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预案数量明显增多。 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中,国安达、通策医疗等公司以减少注册资本为目的进行回购。药明康德、移远通信等40余家公司以市值管理为目的进行回购,公司数量超过2020年全年的37家,与2021年全年持平。其中药明康德计划回购10亿元,目前已100%完成。正在实施或董事会预案的公司中,韦尔股份、海通证券等5家公司回购金额上限超5亿元。 118家公司 发布增持计划 从上市公司增持计划来看,按照首次公告日计算,截至2月6日盘前,年内共有118家公司发布拟增持计划,公司数量远超2020年~2023年同期水平。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增持热情持续升温,公布数据的公司中,按照拟增持...
湖北大举招GP了

湖北大举招GP了

小微 小微
69774
2024-02-26
(原标题:湖北大举招GP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湖北也来了。 投资界-解码LP获悉,2月22日,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2024年拟参股基金申报指南及管理机构遴选办法发布。 此次发布遴选的基金,分为重点领域基金、市场化基金和区域基金三个方面,其中,重点领域涉及光电子信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文旅、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卫星相关产业、新材料等9个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出资额度上,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总额占比最高80%,区域分母基金最高出资占比更是高达90%。目前,相关遴选工作由中金资本和深创投负责,申报时间从公告发布之日起至12月20日截止。 总规模超600亿 湖北省引导基金招GP了 具体来看,此次引导基金的申报类型主要分为三类:重点领域基金、市场化基金、区域基金。基金类目繁多,规模庞大,根据目前披露的金额看,三类基金的目标规模至少超600亿。 首先是重点领域基金。主要包括光电子信息产业基金、绿色低碳基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金3支母基金;与生命健康产业基金、数字经济基金、北斗基金、新材料基金4支子基金;以及高端装备产业基金、文旅产业基金两个领域的子母基金。以每个领域至少设立一支基金来看,基金总规模超570亿元。 1、光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分母基金),计划设立1支,总规模100亿元,主要投向集成电路、光通信、激光、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领域,充分发挥湖北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的优势地位,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绿色低碳基金(分母基金),计划设立1支,总规模100亿元,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和低碳技术等领域,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武汉尽快建成全国碳金融中心。 3、高端装备产业基金(分母基金或子基金),计划设立1支分母基金或3支子基金,分母基金规模100亿元,单支子基金规模不超过30亿元,争取国家军民融合基金支持,主要投向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母机、机器人等)、航空航天、高端能源装备、绿色智能船舶等领域,以及“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武器装备生产等领域。 4、文旅产业基金(分母基金或子基金),计划设立1支分母基金或3支子基金,分母基金规模100亿元,单支子基金规模不超过20亿元,抢抓扩内需机遇,主要投向文化创意、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旅游服务业、文旅新产品开发及新业态探索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5、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金(分母基金),计划设立1支,总规模不超过50亿元,主要投向整车、电池、电机电控、芯片、软件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融合发展。 6、生命健康产业基金(子基金),计划设立不超过3支,单支规模不超过30亿元,主要投向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健康食品等领域。 7、数字经济基金(子基金),计划设立不超过5支子基金,单支规模不超过20亿元,主要投向云计算、算力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领域,培育应用场景。 8、北斗基金(子基金),计划设立不超过2支,单支规模不超过20亿元,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主要投向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以及卫星技术应用等领域。 9、新材料基金(子基金),计划设立不超过3支,单支规模不超过20亿元,主要投向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领域。 其次是市场化基金。以招引外部资源、产能项目及专业团队落地为导向,围绕湖北省五大优势产业和九个新兴特色产业及其细分赛道,与省内外优秀投资机构合作设立若干支市场化基金,单支规模不超过20亿元。 其中包括三个方向:一是联合头部机构设立子基金,撬动其已投优质项目资源(独角兽、IPO项目、天使项目等)迁入或落地湖北;二是联合产业资本(CVC)设立子基金,依托产业龙头、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的产业资源、背景,做优做强湖北省相关产业链;三是联合金融机构设立分母基金或子基金,引导金融机构与省内投资机构合作,开展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最后是区域基金。深入贯彻区域发展战略和强县工程,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设立区域分母基金或子基金,突出基金招商和产业导入功能,重点支持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助力全省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要投什么GP? 再来看具体遴选要求。 首先,上述几支基金均要求在湖北省境内落地注册,并优先投资于湖北省范围内企业,返投比为1.2倍。在存续期上,母基金不超过10年,子基金不超过7年。 在参股基金中,湖北省引导基金出资占比最高达20%;省内各级财政(含财政出资的省内各级引导基金)共同出资比例最高达50%,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总额占比最高80%。此外,设立区域分母基金的,省引导基金出资占比最高25%,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
【ETF观察】2月23日股票ETF净流入9.94亿元

【ETF观察】2月23日股票ETF净流入9.94亿元

小微 小微
71342
2024-02-26
证券之星消息,2月23日,上证指数报收3004.88,上涨0.55%;深圳成指报收9069.42,上涨0.28%;行业主题中,传媒、汽车、计算机涨幅居前,煤炭、石油石化、家用电器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2000、中证影视主题、中证全指汽车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广发中证2000ETF、富国中证2000ETF、国泰中证影视主题ETF分别以7.25%、4.52%、3.66%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全指能源、中证煤炭、国证石油天然气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广发中证全指能源ETF、国泰中证煤炭ETF、华夏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分别以-1.72%、-1.4%、-0.97%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9.94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590.48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397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50ETF(510050),份额增加了1.02亿份,净流入额为2.65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245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份额减少了3.52亿份,净流出额为10.67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不足1800亿元 3月限售股解禁市值为年内第三低

不足1800亿元 3月限售股解禁市值为年内第三低

小微 小微
49344
2024-03-01
(原标题:不足1800亿元 3月限售股解禁市值为年内第三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Wind数据统计,3月,A股限售股上市数量共计122亿股,以3月1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为1781.3亿元,均较2月环比有所增加。从全年月度数据来看,3月限售股数量为年内第四低,市值为年内第三低。 两公司解禁市值超过百亿元 个股来看,3月仅有两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市值超过百亿元,分别是中信证券和贝泰妮,市值分别为172.66亿元、134.92亿元。此外,金盘科技、奥特维、顺控发展、四川黄金、苏能股份、中望软件、西安银行、楚天龙、广州港等公司解禁市值超过30亿元。 从解禁数量占总股本比例来看,3月有20家公司占比超过50%。其中,顺控发展、通业科技、长龄液压、同力日升、必得科技等9家公司占比超过60%,这些公司面临较大的股本扩容压力。尤其是前3家公司,解禁数量占已流通盘比例分别高达80.16%、75%、70.93%。 极米科技将面临三重压力 Wind数据显示,下周两市限售股上市数量共计27.9亿股,市值约为370.4亿元,较本周环比下降不少。其中,解禁数量较大的公司有顺控发展、四川黄金、湘电股份、极米科技、鑫铂股份、金海通等。 极米科技股价下周将面临三重压力。首先,该公司2432.95万股限售股将于3月4日起上市流通,占总股本的34.76%,此次解禁股份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 其次,业绩快报显示,极米科技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5.58亿元,同比下降15.74%;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75.26%。 再次,极米科技虽然在公布业绩快报和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后,发布了回购报告书,公司拟以超募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股票,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8000万元,不超过16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34.74元/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股东是否存在减持计划的回复中,极米科技持股股东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毕威企业管理中心在未来6个月可能存在减持公司股票的计划。 记者 陈慧 ...
真金白银彰显信心 上市公司回购持续扩军

真金白银彰显信心 上市公司回购持续扩军

小微 小微
68213
2024-03-05
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潮”持续高涨。3月4日晚间,又有多家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晚披露的回购计划中,金田股份、华泰股份等公司回购金额较大。其中,金田股份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8.64元/股。大参林董事长柯云峰提议以1亿元至2亿元回购股份,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泰股份3月4日晚间公告,拟使用公司自有资金6000万元至1.2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回购股份价格为不超过4.80元/股(含)。华海清科3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以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260元/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也有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进展。根据恒逸石化公告,截至2024年2月29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第四期)股份数6457.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6%,成交的总金额为4.3亿元。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恒逸石化已陆续开展四期股份回购计划,前三期股份回购计划成交金额分别为5.1亿元、6.24亿元和11.12亿元,加上目前正在实施的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金额已达到26.75亿元,回购股份共计3.16亿股。 据悉,在第四期回购计划中,恒逸石化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以此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公司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提升公司整体价值。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为10元/股,并拟将回购股份的全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国芳集团回购事项也有新进展。3月4日晚间公告显示,国芳集团董事长张辉阳提议将正在实施的回购股份方案的资金总额由“不低于1000万元且不超过2000万元”增加至“不低于2000万元且不超过4000万元”,其他回购股份条款不做调整。 业内人士指出,A股公司坚持推出股份回购计划,展现了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事实上,部分持续回购的公司业绩亮眼。恒逸石化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全年预计实现净利润3.95亿元~4.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恒逸石化表示,聚酯行业逐步进入规模化、一体化、科技化的发展阶段,老旧落后装置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优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