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夫妇出海,卡罗特要IPO了

小微 小微
62480
2024月03月13日

(原标题:浙江夫妇出海,卡罗特要IPO了)

浙江夫妇出海,卡罗特要IPO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出海IPO要来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卡罗特有限公司(简称“卡罗特”)递表港交所主板申请上市,法国巴黎银行与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总部位于浙江,卡罗特的故事始于2007年,在十几年发展中串联起两代人的创业历程。目前,公司由章国栋、吕伊俐夫妻二人执掌,以旗下“高颜值”珐琅锅等产品为人熟知,业务遍布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堪称厨具出海的典型案例。

2024年,出海大潮汹涌。从跨境电商到新能源汽车,从消费餐饮到生物医药,中国出海风起云涌。

浙江夫妻

要去IPO敲钟了

时间回到2007年,章国栋的父亲和吕伊俐的母亲合作,创立浙江卡罗特。起初,公司为海外品牌提供OEM(原始设备生产商)服务,即我们熟知的“代工生产”,这一业务虽然为工厂积攒稳定的客源,但利润收益很微薄。

彼时,章国栋和吕伊俐正在澳洲留学,两人于2010年取得学位后,便在次年加入了卡罗特。留学期间,章国栋发现终端消费者要以代加工采购价好几倍的价格购买锅具,决定走品牌化、工贸一体的转型路径,回国后便对原有工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2013年起,公司转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业务,为国际品牌所有者及零售商设计、开发及制造定制化厨具产品。2016年,卡罗特进军在线零售领域,推出自有厨具产品品牌“卡罗特(CAROTE)”这是一个里程碑,意味着公司能够直接面对客户,对市场需求迅速进行反应理解,推出更具创新、性价比的产品。

此后,卡罗特产品阵容快速迭代。招股书显示,公司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别推出520个、1,305个及1,374个SKU的自有品牌产品,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卡罗特的产品组合包括超过1,800个涵盖不同厨具类别的SKU,包括不粘锅具、铸铁锅及精选炊具套件、厨房收纳盒、容器、刀具、砧板、锅铲、饮水容器、空气炸锅、电煮锅等,品类丰富。

图片来自官方旗舰店

与此同时,卡罗特走上出海之路。以电商为重点策略,公司与中国、美国、西欧、东南亚及日本等主要在线平台合作,确保产品在全球供应。例如,在中国,公司与天猫及京东等在线平台合作,而国际上,公司则与亚马逊、沃尔玛、乐天、Qoo10、Shopee、Lazada等合作,建立起一个快速扩张的全球销售网络。

很快,卡罗特凭借高颜值、高性价比收获一批忠实客户。打开社交媒体,常常能看见海外的网友推荐其珐琅锅、奶锅、咖啡杯等产品。据了解,公司在线业务已经扩展至20个地区市场的22个在线市场,拥有51家自营网店,客户来自世界各地。

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由Yili Investment持股98.6%,后者由36岁的章国栋、吕伊俐夫妻二人全资控股,二人分别担任卡罗特的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以及执行董事、首席产品官职位。

公司崛起于浙江也并非偶然。放眼望去,凭借着“小家电之都“宁波慈溪、“厨具之都”绍兴嵊州、集成灶发源地嘉兴海宁以及杭州家电集群等,浙江已成为厨具厨电的集大成地区。

几十年间,这里不仅走出方太、苏泊尔、火星人、美大等一众头部企业,也跑出比依股份、双枪科技、亿田智能等年轻厨企IPO。随着卡罗特递表,浙江家电版图又将迎来一个IPO。

一年卖出15亿元

八成来自海外

卡罗特如何撑起一个IPO?

招股书显示,2021年到2023年,卡罗特营业收入分别为6.75亿元、7.69亿元及15.83亿元;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27亿元、2.75亿元、5.6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1.09亿元及2.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3.14%,净利润率分别约为4.7%、14.2%和15%。

根据招股书,公司收益主要来自于品牌业务,于业绩纪录期实现快速增长,由2021年的2.83亿元增至2022年的5.31亿元,再进一步增至2023年的13.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0.7%。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该业务方面的资源集中,即合作电商平台、开发推出更吸引客户的产品,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成绩撑起其大部分品牌业务收入。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卡罗特来自中国内地以外市场的品牌业务收益由2021年的人民币1.2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10.57亿元。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海外市场的收益分别占品牌业务总收益的42.3%、48.5%及76.6%。

体现在总营收上则更为明显: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卡罗特在中国内地以外市场的收益分别为5.037亿元、4.915亿元及12.556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74.6%、64%及79.3%,海外营收接近八成。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于2022年按在线零售额计,卡罗特在中国、美国、西欧、东南亚、日本等地均排在前五炊具品牌之列。其中在美国、西欧、东南亚分别排在前四、前三、前二,占据当地2.8%、1.4%、6.6%的市场份额。

早在2019年,卡罗特便开始扩充跨境业务,积极筹备海外市场部门,并上线阿里投资的Lazada平台深挖东南亚市场。“我们错过了登上淘宝、支付宝的机会,不想再错过线上开荒阶段的东南亚了。”彼时,章国栋毫不掩饰对海外市场的追求。

背后原因不难理解:随着近年来家庭烹饪的流行,全球在线厨具行业不断发展,根据灼识咨询报告,预计截至2027年全球在线厨具市场规模将达致215亿美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3%。

“依托产业带和供应链优势,中国的厨具、小家电品牌,出海大有可为。”一位消费投资人也曾表示,近年来刀具、制冰机、空气炸锅等产自中国的厨具纷纷涌入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市场,成为具有潜力的网红产品,也让VC/PE看到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2024,出海大时代

2023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出海的转折点: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逆势扩张,重塑海外电商格局;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出口“新三样”;餐饮、零售、电子、智能硬件等消费品牌,也来到海外寻找增长点……“杀到海外,大干一场”,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口号。

“2024年,出海是一个决定性机会。”梳理今年两会,众多有关出海的建议提案诞生,包括跨境电商、新能源出海、文化出海、数据跨境、合规出海等多个方面,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眼下,出海正在成为许多企业缓解国内竞争压力、寻找新增长曲线的秘密武器。

新茶饮赛道便是一例。根据公开数据,尽管2023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仍高达44%,但今年将会降至20%左右,出海寻找新的增长成了不约而同的选择。于是我们看到,蜜雪冰城、喜茶、奈雪、霸王茶姬等新茶饮品牌纷纷走向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地区。

还有新能源汽车。根据中汽协预测,2024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大约为2680万辆,远不及所车企们发布的合计接近3000万辆的2024销售目标,出海无疑是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新战场。

记得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在第二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提到,他在2023年出海多次,发现海外供应链基本都有和中国的衔接需求,这将带来许多结构性机会。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也认为,未来两个长期的系统性新机会中,一个是人工智能,另一个就是出海。

可以预见,这一波历史浪潮正席卷而来。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盈利最高增幅翻倍!多只北交所IPO概念股抢先“晒”业绩

盈利最高增幅翻倍!多只北交所IPO概念股抢先“晒”业绩

小微 小微
77174
2024-02-09
(原标题:盈利最高增幅翻倍!多只北交所IPO概念股抢先“晒”业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批新三板公司抢先“晒”出2023年年报,多家冲刺北交所上市的公司去年业绩向好,其中处于北交所上市辅导阶段的培诺股份,预计2023年盈利同比增长逾一倍。 还有多家新三板公司盈利规模亮眼,大亚股份预计2023年盈利最高达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大亚股份曾有沪深IPO计划,并一度筹谋转向北交所上市。 多家拟北交所IPO公司盈利增长 为快速推动北交所上市进程,多家新三板公司率先公布了2023年“成绩”,普遍为业绩实现增长。 伟邦科技最新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82亿元,同比增长一成;净利润为3404万元,同比增长34%;扣非后净利润为3215万元,同比增长36%。 伟邦科技申请北交所上市于2023年12月29日获受理,因财报到期补充审计事项当天起中止审核。公司的申报稿最新财报期为2023年半年报,在公布经审计的2023年财报后,伟邦科技有望于近期恢复上市审核。 同样因财报到期补充审计事项中止北交所上市审核的中崎股份,已经披露经审计的2023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为3673万元,同比增长36%;扣非后净利润为3341万元,同比增长50%。 近日申请北交所上市尚未获受理的天海流体,已经披露2023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2.53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4586万元,同比增长40%;扣非后净利润为4184万元,同比增长50%。 值得一提的是,天海流体今日晚间宣布,鉴于交易所补正要求及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经与中介机构审慎分析、综合研判,公司决定撤回本次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相关申请材料。天海流体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正常,不存在影响公司持续稳定经营的重大不利事项。 处于北交所上市审核问询阶段的天和环保,预报业绩向好。公司披露的2023年业绩快报显示,营收为2.17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4018万元,同比增长37%;扣非后净利润为3200万元,同比增长28%。 多家处于北交所上市辅导阶段的公司,提前预报了亮眼的业绩。闽瑞股份发布的2023年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去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00万—7600万元,同比增长23.45%—30.31%。 培诺股份、立洲精密2家拟北交所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均预喜。培诺股份预计2023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00万—4000万元,同比增长112.91%—130.18%。 立洲精密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0%至1.9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401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3441万元,同比增长近53%。 这些新三板公司盈利规模亮眼 还有多家新三板公司业绩报喜,部分公司盈利规模远超北交所上市相关财务要求。 北交所IPO已经过会的金康精工,在上会前夕披露了2023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2.7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78.96万元,同比微幅增长0.19%。 华信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00万—10100万元,同比上一年的14847.42万元减少31.97%—38.71%。 华信股份曾有沪深主板IPO计划,公司的IPO上市申请于2016年12月获证监会受理,不过2018年3月公司宣布终止并撤回上市申请。 大亚股份2023年业绩大幅预增:公司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0万—10000万元,同比增长198.9%—232.12%。 对于利润大增,大亚股份表示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2023年钢丸钢砂产品产销量均有增长,特别是高毛利率的3M低贝钢丸等产品的销量增长明显,导致利润增加;二是公司强化了内部成本管控和精益生产管理,导致利润增加;三是以废钢为主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利润增加;四是公司优化了资金运营管理,财务费用较上年有所下降。 资料显示,大亚股份属于金属制品行业,主要从事钢砂、钢丸及其他金属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及货物进出口。 大亚股份曾有沪深IPO计划,在新三板精选层(现在的北交所)设立后,公司一度筹划将“赛道”转向,不过后来公司在2021年宣布暂缓筹备北交所上市工作。对此公司当时解释称,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公司计划暂缓筹备北交所上市等相关工作,但仍会努力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南京试剂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4.52亿元,同比减少14%,净利润同比减少12%,为1.0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4%,不过仍超过1亿元。公司曾加入北交所IPO“排队”,后于2023年11月宣布终止并撤...
重磅信号!基金强势建仓,几天就打满!

重磅信号!基金强势建仓,几天就打满!

小微 小微
68971
2024-02-14
(原标题:重磅信号!基金强势建仓,几天就打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月份,在变幻莫测的行情中,公募基金新发行节奏也略微减缓,环比去年12月降幅明显,但受去年同期假期因素,同比来看则有超四成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震荡市中,有的基金大胆建仓,个别产品2月份成立,仅寥寥数个交易日就涨超10%,也有的基金不受仓位限制,在封闭期出手谨慎以图择机入场,成立一个月后净值仍只有轻微波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月基金发行升温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1月份全市场新成立的基金共计95只,同比增长63.79%。规模方面,1月份新基金整体发行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合计达到565.38亿元,同比增长40.24%。但增长主要原因系去年同期包含了春节假期,而环比去年12月份无论是发行数量或者发行份额均有明显下滑。 分类别来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基金、FOF基金、REITs的成立数量分别为33只、27只、27只、3只、3只、2只。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暂未有新基金成立。 债基依旧延续了去年的火热行情,担纲新发基金的主力。去年12月发行规模达到434.9亿元,占总规模比重的76.91%。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发行规模分别为46.52亿元、66.16亿元,合计占总规模比重的19.93%。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认为,开年至今,投资者对权益市场缺乏信心,债券基金作为风险偏好较低的品种成为投资者的优选。其中,中长期纯债与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募集结果最理想。 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A股市场短期非基本面问题,而是投资者信心问题,显然情绪已经过度悲观。“我们认为这种非理性的下跌有望得到修正,短期是布局优质公司的绝佳时机。自下而上的行业选择和个股选择更为重要,一方面对于未来经营稳健、经营现金流充裕、资本开支下降的公司值得重视,这类公司具备较强的回购能力,另一方面,前期市场系统性的下行带来的一些细分行业龙头公司被错杀,这类公司已经具备很高的性价比。” 已有基金大胆建仓 A股在阴跌许久后,于春节前三个交易日强力反弹,沪指反弹逾6%,深指更是强力涨超10%。因此有“幸运儿”成立于“V字形”的底部,并以较高仓位完美抓住了短期反弹。 2月3日,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公告基金成立,在随后的2月5日,该基金净值随着行情略微下降0.42%。而在下一个交易日里,这只基金净值涨幅达到6.69%,此后两日涨幅分别再度达到了2.22%和3.02%,与跟踪的指数—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走势高度雷同。此外,作为一只发起式基金,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最新份额约为1200万元,因此不难推测该基金成立寥寥数日已经将仓位近似打满。 类似情况还有华安睿信优选,该基金成立于1月18日,当前尚处于封闭期,但据2月8日披露的最新净值,该基金单周上涨了7.5%,这个幅度的波动也意味着基金经理也开始大手笔布局。 此外,年后成立的基金,净值大幅波动的还有港股创新药ETF、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等产品。 但也有基金出手谨慎,如成立于去年12月份的华泰紫金价值甄选,基金净值在一个多月的交易日内仅有轻微波动,当前基金净值仅有1.0043元,基金经理查晓磊在其管理的另几只基金四季报中也表达了对行情谨慎乐观态度:“站在 2023 年的年末展望2024 年的经济与市场。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类资产同时面临着不利与有利的方面,但总体上,我们倾向于认为新的一年仍可能要优于过去一年。相对不利因素在于在经济换挡并转型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传统领域的出清时间可能拉的比较长,且也鲜有历史可比经验参考。” 华北一位公募人士认为,对于新基金来说,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基金经理可以择机入场,通过仓位轻重来控制回撤。与此同时,基金经理还可以分批建仓,摊低买入成本,投资布局的安全边际更高。而老基金都有仓位限制,比如股票类资产不得低于既定的比例,因此老基金所持个股的成本可能并不低,有的甚至在股价较高的位置被迫买入,相对来说,震荡市下新基金更容易跑出净值优势。 华南某大型公募的一名投研人士表示,对于基金经理而言,震荡行情中的主动管理,既体现在主动选股方面,更体现在择时方面。择时的确很难,但想在A股市场获得良好的收益体验,择时又是必须的,哪怕做不到精准,至少也可以感知市场的温度,做到“模糊的正确”。 责编:李雪峰 校对:赵燕...
今日,龙年两“创”第一只新股来了!3月券商金股名单大曝光,AI办公龙头获最多关注

今日,龙年两“创”第一只新股来了!3月券商金股名单大曝光,AI办公龙头获最多关注

小微 小微
56370
2024-03-04
38家券商合计推荐306只3月金股,66只金股获2家及以上机构推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龙年两“创”第一只新股来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进入龙年以来,A股在两个交易周只发行了2只新股,分别是沪市主板新股龙旗科技、北交所新股铁拓机械。龙旗科技上市首日涨99.69%,中一签可赚1.3万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周将迎来另外2只新股美新科技和中创股份,分别是创业板和科创板的龙年第一只新股,2只新股都将在今日进行申购。 美新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塑木产品生产商,发行价为14.5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0.9倍。公司本次IPO计划募资10.28亿元,实际募资总额为4.31亿元。 公司是国内少数以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知名品牌商之一。目前,美新科技的塑木复合型材产品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中高端市场份额,2020年至2022年塑木复合型材全球市占率分别为1.52%、2.07%、1.97%。其中,美国区域市占率逐年提升,2020年至2022年市占率分别为2.07%、2.96%、3.63%。 中创股份是国产中间件领军企业,发行价为22.43元/股,发行市盈率为49.01倍。公司本次IPO计划募资6.78亿元,实际募资总额为4.77亿元,成为一年多来募资额最少的科创板新股。 中创股份在中间件市场已有二十余年积累,2021年在国产基础中间件市场占有率为15%,位居国内厂商第二。2024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0.28亿元至0.32亿元,同比增长56.60%至78.97%;归母净利润150万元至450万元,同比增长751.31%至2453.92%。 2月科技方向金股领涨 最高涨幅超58% A股市场2月份相比1月份投资情绪好转,呈现前低后高的“深V”走势。上证指数2月累计涨幅8.13%;板块方面,Sora概念、中字头股票等多板块表现较好,计算机、通信、电子、传媒涨幅靠前。 2月份314只券商金股中,有302只股票上涨,占比约为96%。其中,有201只股票跑赢上证指数,占比超六成。 国联证券和国盛证券推荐的金股组合中科曙光以58.56%的月度涨幅拔得头筹;天风证券推荐的天孚通信涨幅58.38%,位居第二;浙商证券和德邦证券推荐的寒武纪-U以53.33%的涨幅排名第三。此外,招商证券、长江证券、国联证券等7家券商机构共同推荐的中际旭创涨幅50.93%,位列第四。 从行业来看,涨幅居前的个股多集中在以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为代表的科技方向。中科曙光兼具“国资云概念”,是中国超算行业和液冷数据中心龙头。在Sora模型、国资委召开“AI赋能产业焕新”会议等多重利好带动下,中科曙光人气持续高涨,2月28日、29日中科曙光成交额连续两日突破100亿元。 3月金股组合出炉 AI办公龙头获最多关注 截至3月3日,已有招商证券、天风证券、东海证券、方正证券等38家券商发布了投资策略报告,共计推荐了306只3月金股。 证券时报·数据宝梳理出获2家及以上券商共同推荐66只“3月券商金股”。行业来看,家用电器、汽车均有6只个股获券商联合推荐。 个股来看,获机构推荐次数最多的是金山办公,有6家券商推荐;天孚通信、中国海油、贵州茅台、光线传媒均获5家券商的推荐。 金山办公2023年营业总收入45.56亿元,同比增长17.27%;净利润13.19亿元,同比增长18.03%。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一站式智能办公平台WPS365。兴业证券表示,WPSAI已经接入金山办公全线产品,为用户提供AIGC、Copilot、Insight等三方面全新产品体验,且会将AI技术赋能企业客户。未来WPSAI商业化落地,WPS客单价显著提升可期,充分打开公司长期成长天花板。 2月以来,CPO概念股继续走高,天孚通信近日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最新收盘价136.88元/股,总市值540.5亿元。天风证券表示,公司位于光模块上游,充分受益全球数通市场高景气,叠加公司产品线的不断拓展、光引擎重点产品量产、激光雷达和医疗检测等市场有望突破,未来成长动力十足。 机构如何看待3月行情? 国泰君安认为,股票指数超预期反弹力度后,交易出清带来的底部已经看到,春节前市场低点是本轮股市调整的底部。接下来,重要会议窗口临近,市场新进入者对政策的预期以及市场重要稳定器的存在,叠加交易约束空方头寸表达,预计这一时期股市以稳定为主,仍有一定表现空间。 中信证券表示,3月预计A股市场不会再出现量化引发的流动性冲击,仍将呈现活跃资金定价的特征,红利加主题的杠铃式行情结构或延续,上半月建议积极参与,下半月耐心等待行情右侧确认信号。 投资机会上,银河证券认为,3月份,政策端是重点聚焦的关键点之一,如科技主线及新质生产力概念。建议战略性布局科技、上游原材料、电力等板块里的...
300亿,福州招商拼了

300亿,福州招商拼了

小微 小微
52447
2024-03-06
(原标题:300亿,福州招商拼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福州又来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资界-解码LP获悉,日前在福州市国资国企招商推介会上,福州产业投资母基金成功签约,总规模300亿元的母基金正式落地福州,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而一个月前,筹谋已久的福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刚刚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备案。仅2024年至今,来自福建各地的基金备案、出资就已有10多起,这片以往被视为“创投荒漠”的土地开始发力。 300亿,福州产业母基金来了 2月最后一天,由福州市国资委主办,福州招商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国企招商推介会在福州召开。会议上,由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福州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签约。 基金总规模300亿人民币。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基金将采取“母基金+子基金+直投”的模式,发挥“以投促引、以投促孵、以投促扶”的功能,聚焦福州市“四大经济”“16条重点产业链”,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 关于基金的设立方,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福州市政府在2003年底批准组建,是以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业的产业集团,集团注册资本5亿元,总资产约850亿元,旗下包括2020年注资成立的福州产投集团。 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08年,是海通证券全资设立的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资金规模近550亿元。目前,海通开元投资团队直接管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11只,其中海通开元通过国家中小母基金的严苛遴选,成为首批9家中选的基金管理人之一。 据悉,福州产投集团与海通证券未来将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及财富管理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拓展产业集群链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福州发展新动能。 印象中,这是福州这两年以当地为主设立的首个大额母基金,而这一次招商大会也至关重要,为福州2024产业招商打响了第一枪。 在招商推介会现场,福州市还签约了14个招商项目,总投资额341.518亿元,项目涵盖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水务、智慧茶城、文旅研学、轨道设备集成、无人机技术、元宇宙创新、招商代理及基金投资11个门类。 在基金招商热潮下,福州的国资国企也在不断探索基金招商模式。据福州新闻网统计,此前国资集团、水务集团、左海集团、城投集团、新区集团分别设立中金榕投新兴产业基金、福州市生态与科技产业升级基金、元洪两国双园(福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福州产业投资母基金、福州新诺创新投资合伙企业等,助力宽腾医疗CT制造基地项目、福州稼谷半导体项目等项目落地。 福建举起基金招商大旗 福建发力。 今年1月,“福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这支基金早在2021年就提出由省财政出资组建,规模100亿元,存续期限10年,基金管理人是此前备受瞩目的千亿投资平台福建金投。 与此前不同的是,福建拟整合福建省企业技术改造基金、福建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引导基金、福建省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基金、福建省海西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福建省盐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以及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6支基金。 由省财政厅按照政府投资基金分类治理情况,对继续存续的基金按照“成熟一个,整合一个”的原则整合注入省级基金,并围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闽台融合、海丝合作等领域,助力福建省推进高质量发展。 这是福建省在基金招商领域的又一重磅举措。相比去年喷涌而出百亿千亿基金群,去年底到今年前两个月,各地设立大额母基金的速度有所放缓,而福建则是暗暗发力的省份之一。 2023年12月,福建首支省级科创母基金福建金投金鹏基金正式启动。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预计将投资20-30支子基金,力争触达超过300家企业。而这也是一支聚焦福建省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的基金,可以看到,福建正在逐渐完善基金覆盖的投资赛道和投资阶段。 来到2024年,由中国银河证券全资子公司银河创新与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福汽银河基金”完成备案,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四化”;2月,七晟合盈创业基金在福建石狮注册落地,这是石狮市首支两岸资本合作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3亿元,主要投资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行业未上市企业股权。 还有较为活跃的闽南城市漳州。继2022年设立的200亿8支产业基金后,今年2月,漳州首支市级科技孵化创投基金漳州科兴信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产品备案,基金由漳州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牵头发起,漳州市科技局、漳州金投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同样在2月,规模50.1亿元的“漳州高鑫母基金”完成备案,...
3月6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国资委将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单独考核

3月6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国资委将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单独考核

小微 小微
67511
2024-03-06
宏观要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据新华社报道,政府工作报告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表示,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新能源汽车,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我们调整政策,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 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6日(星期三)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4.据工信部,2023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总产量超过940吉瓦时,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此外,2023年我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3%。 公司新闻: 1、国光电器发布业绩预告,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预增264%-317%。 2、福蓉科技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司主要为具有AI功能的谷歌Pixel8和三星S24手机提供铝制中框结构件材料。 3、三维股份公告,拟以2亿元至4亿元回购股份。 4、工业富联公告,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 5、东风汽车发布销量快报,东风公司1-2月销量同比增长41.5%。 6、思泉新材发布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公告,AI相关技术应用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7、中广天择公告,公司业务不涉及相关AI业务及AI技术。 8、国发股份公告,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减持比例达5.1%。 海外要闻: 1.美东时间周二,美股低开低走,三大指数均跌超1%,截止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04.64点,收于38585.19点,跌幅为1.0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67.92点,收于15939.59点,跌幅为1.65%;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52.30点,收于5078.65点,跌幅为1.02%。大型科技股普跌,英特尔跌超5%,特斯拉跌近4%,微软、苹果跌近3%,奈飞、阿斯麦跌超2%;英伟达、超微电脑小幅收涨,股价续创收盘新高。 2.当地时间周二,“减肥神药”生产商诺和诺德宣布,在一项后期试验中,其被广泛使用的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在治疗肾病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可将肾脏疾病相关风险降低24%。这项名为FLOW的试验用到的药物是Ozempic,主要适用于糖尿病症状,其活性成分为司美格鲁肽。该公司周二发布公告称,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司美格鲁肽(1.0 毫克)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与肾衰竭和慢性肾病进展及并发症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4%,该试验已经实现了目标。 3.当地时间周二特斯拉德国工厂附近发生了一起疑似纵火事件,导致该工厂断电并停止生产活动。特斯拉在德国的超级工厂位于柏林东南部的格伦海德。当地警方表示,火势已经被扑灭,并没有蔓延到特斯拉工厂。据勃兰登堡州内政部介绍,初步调查显示,身份不明的肇事者涉嫌故意纵火焚烧特斯拉工厂附近的高压输电线路。据悉,特斯拉工厂及其周边地区都受到了停电影响。特斯拉发言人表示,工厂的员工已被紧急疏散,生产活动因停电已经停止,无法确定何时可以恢复生产。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停止生产电动汽车,而不是化石燃料汽车,这是极其愚蠢的做法。...
重磅!跑步进场,两天仓位就打满!

重磅!跑步进场,两天仓位就打满!

小微 小微
75710
2024-03-09
(原标题:重磅!跑步进场,两天仓位就打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市场回暖,基金建仓开始加速,也带来了增量资金的持续入市。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3月7日晚间,备受市场关注的首批中证A50ETF全部成立,10只产品共募集规模约165亿元,其中摩根、平安、华泰柏瑞、大成四家旗下产品顶额20亿成立,吹响了权益基金发行回暖的号角。 与此同时,部分产品的建仓情况也随之披露。从平安、摩根两家公司的中证A50ETF上市交易书来看,两只ETF均迅速完成了建仓,仅用一两天时间便把股票仓位提到了90%以上。 两只中证A50ETF高效建仓 3月7日,摩根中证A50指数ETF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值得一提的是,公告显示,该基金成立于3月5日,成立当天该基金便开始建仓,截至3月5日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已经达到90.94%,一天时间便把仓位打到九成。 同样的现象也在平安中证A50指数ETF体现出来,其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该基金成立于3月4日,而截至3月5日,该基金所持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6.05%,仅用两天便将仓位基本打满。 新基金一般有三个月的建仓期,虽然ETF大多会在上市交易前就基本完成建仓,但像上述两只产品这样仅用一两天就把仓位提到90%以上的仍然十分少见。特别是相比2月份成立的一批ETF,上述两只产品的建仓速度有了明显加快,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经理看好后市、积极入场的信心。 例如,成立于2月7日的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 ETF,截至2月26日的股票仓位仅有2.93%;成立于2月8日的博时港股通互联网 ETF,截至2月20日的股票仓位仅有1%;成立于2月8日的易方达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截至2月19日的股票仓位仅有10.92%。 摩根中证A50 ETF基金经理韩秀一表示,A股核心资产的估值或已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未来更多资金有望通过宽基ETF流入市场,而中证A50指数在增强A股核心资产定价能力的同时,有望成为境内外资金配置A股核心资产的又一重要标的。 在平安中证A50指数ETF的基金经理钱晶看来,一方面,随着2024年国内经济周期见底企稳,A股大盘风格龙头资产盈利优势有望凸显,且大盘类指数目前已经位于相对低位,龙头白马股的潜力将逐步释放。另一方面,从近期“国家队”的增持、政策环境的持续改善来看,市场信心正不断增强,投资者可通过布局A股核心资产把握2024年新一轮的盈利和估值双提升机遇。 上述两只ETF均将在3月12日上市交易,从基金净值来看,平安中证A50指数ETF已经在3月5日发生了净值波动,当天上涨0.45%。 多家险资大手笔配置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风险偏好向来较低的险资也在近期加大了对权益市场的布局,借道ETF大手笔入市。 以平安中证A50指数ETF为例,根据上市交易公告书,截至3月5日,该基金的机构持有份额为7.17亿份,占比在35.86%,前十大持有人中险资占了半壁江山,合计持有份额占基金总份额的29.16%。 具体来看这些险资背景的机构持有人,可以发现几乎都是“平安系”,例如排在第一的就是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认购了4.18亿份,持有份额占比达到基金总份额的20.91%,此外,平安财险专户认购了1亿份,平安人寿分红险以及平安健康险分别申购了3000万份和2500万份,平安基金中韩人寿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也认购了1000多万份,位于第六大持有人,可见整个平安集团对这只产品的重视。 摩根中证A50ETF也获得了众多险资的认购,该基金机构占比22.23%,前十大持有人中有4家险资。 其中,该基金第一大持有人是太平洋人寿的分红险,申购份额为7900万份,占基金总份额比例3.97%;国华人寿分红险和太平安人寿万能险分别买入了4390万份以及1756万份;此外,中国人寿再保险也买入了约1405万份。 作为重要的长线资金,规模大、换手低、追求绝对收益的险资一直是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之一。近期,关于险资入市的消息纷沓而来,国寿和新华保险出资500亿成立私募证券基金鸿鹄志远便一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此次多家险资对A50ETF的布局,同样意味着险资已经在近期明显加大了对权益市场的配置。 华宝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保险机构资金具有中长期资金属性,选择ETF作为投资配置,说明ETF持仓透明、风格稳定的特点在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上有优势。 股票型ETF年内增长超3500亿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随着各路资金继续流入权益市场,股票ETF的份额和规模均有了可观的增长。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8日,股票型ETF的最新份额为15012.01亿份,相比年初的13710亿份增长了1302.01亿份,增幅约10%;股票型ETF的最新规模为18098...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