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万亿级市场!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小微 小微
63605
2024月04月10日

4月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瞄准万亿级市场!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鼓励航空、光伏、动力电池领域相关企业更新高端先进设备

《方案》指出,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

做好升级高端先进设备更新工作,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具体来看,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电池行业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同时,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2023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经超过167万亿元,多种关键设备保有量全球领先,如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新增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

3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设备更新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这是一个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樊蒙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历史数据推算,我国工业设备投资约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是设备更新的重要力量。据此估算,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年规模约在4万亿元左右。

引导上下游企业协同打造智慧供应链

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方面,《方案》提出,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

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

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应链。

同时,还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建设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

《方案》指出,要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钢铁行业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

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

为保障相关政策举措有效实施,《方案》提出,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事实上,为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器具投资力度,2018年开始,我国对企业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该优惠政策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当年就可以全部抵税,从而减轻当期税负,缩短设备资金回收周期,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提升企业以更高频率进行设备更新的能力。目前,相关政策有效期已延续至2027年底。

同时,加强金融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为5000亿元,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此外,《方案》还鼓励地方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2024年中国掘进设备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情况_保险有温度,人保财险政银保

2024年中国掘进设备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情况_保险有温度,人保财险政银保

小微 小微
66724
2024-03-27
保险有温度,人保财险政银保 _2024年中国掘进设备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情况 2024年3月27日 来源:互联网 1025 65 掘进设备是煤矿开采中用于挖掘矿石的机械设备,常见的掘进设备包括采煤机、掘进机、装载机等。这些设备在煤矿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开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掘进设备是煤矿开采中用于挖掘矿石的机械设备,常见的掘进设备包括采煤机、掘进机、装载机等。这些设备在煤矿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开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掘进机为例,它是掘进设备中的关键设备之一。掘进机的动力系统是其工作的基础,通常搭载柴油发动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切削装置和运输系统。掘进机的切削装置利用旋转的刀盘和高速运动的刀具对岩石进行切割,实现岩石和矿石的切割。同时,掘进机还配备了运输系统,将切割下来的岩石和矿石快速、高效地运送到地面或其他作业区域。 掘进机在煤矿开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不仅可以应用于大型煤矿和小型煤矿的开采,还可以用于铁路、公路隧道、水利工程以及地铁、城轨等地下铁路施工中。在这些领域,掘进机能够大大提高作业效率,缩短工期,保证施工效果的质量。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分析 掘进设备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结构 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他们提供制造掘进设备所需的各种金属、合金、塑料、橡胶等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用于制造掘进设备的结构部件、刀具、传动系统等。同时,上游还包括生产各种零部件的供应商,如齿轮、轴承、电机、液压系统等,这些零部件是掘进设备正常运作的关键。 中游则是掘进设备制造商,他们利用上游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专业的加工设备和技术,生产出各种掘进设备。这些制造商通常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和场景下的掘进需求。 下游则是掘进设备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煤矿开采、铁路、公路隧道、水利工程、地铁、城轨等地下铁路施工等领域。这些领域对掘进设备的需求量大,且对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较高。 在销售与服务环节,掘进设备制造商会将产品销售给下游用户,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如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等。同时,制造商还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的掘进设备行业经历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领域。TBM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铁路及公路隧道工程等领域。中国已成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最大的制造国和市场。2022年,中国生产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数量达到700台,销售额约为243亿元人民币。 “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推动了城市轨道、铁路公路建设规模的增长,从而带动了掘进机装备行业的需求增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新增、水利投资规模的增加,以及抽水蓄能装机规模的扩大,都为掘进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掘进机技术正在向重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中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系列创新与突破,尤其是在大直径盾构/TBM和异型断面掘进机等方面。 掘进设备行业的重点企业情况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掘进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专注于隧道掘进机等大型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矿山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口碑。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掘进设备行业的另一重要企业,中铁工程装备在隧道掘进、地铁施工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产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深受用户信赖。 这些重点企业在掘进设备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均处于行业前列。它们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市场,推动了掘进设备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同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144 2896 3696 4496 5348 6196 推荐阅读 钛白粉,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无机化工颜料,其主要成分便是二氧化钛。钛白...
医疗废物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5%以上_保险有温度,人保有温度

医疗废物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5%以上_保险有温度,人保有温度

小微 小微
52155
2024-03-28
医疗废物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5%以上 2024年3月28日 来源:互联网 1177 76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医疗废物市场规模的扩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共分五类,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院废物是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物,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在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甚至会有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因此医疗废物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性因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疗废弃物处理产业链上游为设备提供商、工程承包商、环境咨询服务商。中游主要为运营商,下游客户为政府、医疗机构。我国主要是通过建设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完成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2020年的全国疫情导致医疗废物的产生急剧上涨,这三年的疫情影响使得产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位置。2022年我国医疗废物产生量为262.3万吨,其中感染性医废占比最高,占到了57.89%。根据《全国大、中型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数据,2018年统计的200个大中型城市共颁发407份医疗废物处置许可,2021年国内大、中城市医疗废物处置日均处置能力3389.2吨/日,到2022年约为3460.8吨/日。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医疗废物处理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主要的竞争参与者包括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环保服务公司以及相关的设备供应商。这些公司拥有先进的处理技术和专业的服务团队,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同时,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新的参与者不断涌现,积极探索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废物处理服务来获得市场份额。 针对我国工业危废产量以及医疗垃圾产量排名靠前的省进行了危险废物收费标准的调查,结果显示,除剧毒性废物,一般工业危废依据来源及毒性,处置收费金额一般为1500元/吨~3000元/吨;医疗废物处置收费金额为2000元/吨~3000元/吨。2020年到2022年正处于疫情攻坚期,医疗垃圾处理市场规模较大,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57.9亿元。 医疗废物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设备支持,以确保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疗废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高温高压灭菌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等正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废物的处理过程中。 医疗废物处理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方面,医疗废物处理成本较高,包括设备投入、运营维护以及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医疗废物处理涉及到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等敏感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社会关注和法律纠纷。 据统计,全球医疗废物市场规模正在稳步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5%以上。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医疗行业的不断扩张以及政府对于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管要求的推动。传统的医疗废物处理方式如焚烧、填埋等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如微生物降解、等离子体气化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更高效、更环保地处理医疗废物,还有望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为医疗废物处理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法规的推动将为医疗废物处理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国政府正逐渐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管力度,出台更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推动医疗废物处理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同时,政府还可能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投入医疗废物处理行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 相关文章推荐: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
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人保财险 _2024中国光学冷加工行业产业链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

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人保财险 _2024中国光学冷加工行业产业链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

小微 小微
72901
2024-03-31
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人保财险 _2024中国光学冷加工行业产业链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 2024年3月31日 来源:互联网 1337 88 光学冷加工是光学零件初加工的一种工艺,主要是利用化学气相热处理手段以及特定材料(如单片钠钙硅玻璃)来改变其原来分子结构而不影响玻璃原有颜色及透光率,使其达到超硬度标准,以满足防火等特定要求的加工方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光学冷加工是光学零件初加工的一种工艺,主要是利用化学气相热处理手段以及特定材料(如单片钠钙硅玻璃)来改变其原来分子结构而不影响玻璃原有颜色及透光率,使其达到超硬度标准,以满足防火等特定要求的加工方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光学冷加工涉及将光学玻璃、光学晶体和光学塑料等材料进行切割、粗磨、铣磨、精磨、抛光和镀膜等工序,以达到所需的光学元件精度和性能。 光学冷加工行业产业链 光学冷加工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光学冷加工制造商和下游应用领域。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提供光学玻璃、光学晶体和光学塑料等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中游制造商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上游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对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中游光学冷加工制造商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负责将上游提供的原材料进行切割、粗磨、精磨、抛光、镀膜等工艺处理,最终生产出满足下游应用需求的光学元件。中游制造商的技术水平、生产设备和工艺管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光学仪器、光电图像信息处理产品等产业,这些产业需要高质量、高性能的光学元件来支撑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因此,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也直接影响到中游制造商的生产和研发方向。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近年来,受到生命科学、半导体以及生物识别等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的驱动,工业级精密光学市场从 2019 年的110.6亿人民币上升到2021年的13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8%。国内的光学制造商重视技术革新与产品创新,有实力的国内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进行核心技术、元件和产品的攻关,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性能和稳定性,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整体技术创新使国内企业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在高附加值的高端市场上同国外厂商展开竞争,占据更多全球市场份额。 新一代科技革命进入质变期,信息化技术加速演进,光学行业总体仍呈上升趋势。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落地,进一步加快了传统光学产品的转型升级。光学冷加工技术在精度、效率和稳定性等方面不断提高,新型光学器件的研发和制造也使得光束聚焦更加精确,加工效果更好。同时,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系统的引入,使得光学冷加工设备的操作更加简便和可靠,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受消费结构变化影响,投影显示、数码相机等传统光学市场容量不断缩小,微型投影和激光电视保持增长态势;新兴光学市场则迎来飞速发展,在手机、汽车、安防、AR/VR、机器视觉、医疗器械、科研、军工、航空航天探测等国民经济、科技及国防事业领域有更加广泛的渗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改进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性能指标,提升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有力推动了光电子元器件所在光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突破,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越来越多产业链关键产品实现了国产化,使我国的光学光电子产业从关键光电子元器件到下游各终端产品实现了整体的技术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升级、产业链的完备,国家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为光学冷加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抢占技术制高点,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和应用优化迭代速度快,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企业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126 2884 3684 4484 ...
风能发电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2024_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财险

风能发电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2024_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财险

小微 小微
52241
2024-04-01
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财险 _风能发电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2024 2024年4月1日 来源:经济日报 观察者网 百度 228 7 随着风电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平价时代,风电度电成本竞争力的增加,其作为清洁燃料与清洁电力的重要来源,必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和“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并步入新的大发展时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风能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得到开发利用。风能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驱动风力发电机组运转,从而产生电能的清洁能源技术。其原理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储量巨大,分布广泛,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可以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风力发电行业发展与创新。其中,《“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将全面推进风电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鼓励大规模开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2022 年,全国 10 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较近 10 年平均值偏小 0.82%,较 2021 年偏小 0.96%,属正常略偏小年景。 2022 年,我国 100 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为 5.7m/s。从空间分布看,东北大部、 内蒙古、华北北部、华东北部、宁夏中南部、陕西北部、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广西等地的山区、中东部地区沿海等地年平均风速大于 6.0m/s,其中, 东北西部和东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新疆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甘肃西部、青藏高原 大部等地年平均风速达到 7.0m/s,部分地区达到 8.0m/s 以上。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近期多项研究显示,中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技术、成本等方面进步不断。报道称,内蒙古一个风电项目政府招标文件显示,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效应,风力发电在中国迅猛发展,安装价格下降了近45%。与此同时,美国能源部报告显示,美国2021年风电项目的平均安装成本较往年也大幅下降,但仍保持在每千瓦1500美元,约每瓦10.8元人民币。 随着风电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平价时代,风电度电成本竞争力的增加,其作为清洁燃料与清洁电力的重要来源,必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和“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并步入新的大发展时期。 海上风电成为主力军。拥有我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海域面积为全国第二位,海洋资源丰富的广东正加速生成“蓝色动力”。《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十四五”时期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700万千瓦。 目前,粤西海域仍然是广东海上风电的“主战场”。阳江海上风电在建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省的比重近50%。阳江还拥有全省唯一规划建设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据统计,该基地已吸引42个、总投资约46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包括明阳风机、金风科技、龙马重工等一批头部企业,基本涵盖从风电整机设计开发到叶片、电机、变桨系统、塔筒、润滑系统、风机基础、海底电缆等全链条风电装备部件。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国内企业并购重组政策及规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操作策略、风能发电行业兼并重组动因、风能发电企业兼并重组风险及对策建议,最后对风能发电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及策略、融资渠道选择提出相关建议。 想要了解更多风能发电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112 2874 3674 4474 5337 6174 推荐阅读 在我国,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
保险有温度,人保护你周全_自动售货机重出江湖 自动售货机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保险有温度,人保护你周全_自动售货机重出江湖 自动售货机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小微 小微
63943
2024-04-07
自动售货机重出江湖 自动售货机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2024年4月7日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食品报 1384 91 自动售货机是一种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又被称为24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最近,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全新的“躺赚方式”,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动售货机重出江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动售货机是一种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又被称为24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最近,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全新的“躺赚方式”,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 自动售货机重回公众视野的理由既不是产品升级,也不是技术升级,而是来自于市场的青睐。根据美国自动售货机协会的数据,当前,全美自动售货机保有量为300万台,行业价值182亿美元,每台机器平均每月可产生约525美元的收入。根据联合市场研究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预测,到2032年,该行业总价值将达到372亿美元。 不过,也有媒体提醒说,相较于其他投资方式,运营一台自动售货机的确“看起来更容易”,但也不是没有风险。如果没有好好研究自动售货机的投放位置,还是有赔本的可能。此外,机器的维护和清理也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和成本。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零售行业也在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自动贩卖机遍布线下零售店,提升了零售行业的经营效率和顾客体验,在新零售领域虽不如商超、便利店渠道那样亮眼,却也是不可忽视的渠道之一。 在人流量较大的街头、地铁站、商场、学校等经常可以看到自动贩卖机的身影。消费者通过玻璃能够看到柜子里面装的是什么,然后投币或者扫码购买。常见的自动售卖机共分为四种:饮料自动售货机、食品自动售货机、综合自动售货机、化妆品自动售卖机。 自动售货机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快速消费品零售市场启动成本高及运营成本上涨等痛点,并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消费体验。然而,中国内地无人零售市场渗透率极低,于2022年,中国内地每千人口拥有自动售货机的平均数量仅为0.8台。 随着自助售货的进一步渗透,更多的业务场景被开发出来。除了主流的综合、饮料、食品、咖啡等自动贩卖机形式,市场上还有化妆品售货机、药品售货机、数码售货机、冰激凌售货机、自动煮面机、自动售米机、自动豆浆机等。 入局无人零售的“大玩家”可分为三种:深耕于此的专业厂商;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比如多家知名饮料公司;互联网、物流企业等跨界巨头。无人模式背后是成本和供应链的支撑,相当考验局内人的运营能力,货架货损率居高不下、物流补货成本高、运营重问题一直困扰着业内。 由于自动售货机更倚重消费者的随机购买行动,点位的选址需考虑客流量、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等因素,自带流量的大型商超、地铁、旅游景区,自然成为各方势力的争夺重点,导致相关费用水涨船高,竞争激烈。目前中国自动售货机行业的主要企业共有10615家,其中以2020年为主要注册热潮,2020年注册企业数量为1530家。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无人零售依然有广阔的前景。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自动售货机仅覆盖国内潜在可摆放线下场地的8.8%,有关自动售货机覆盖下的线下场地渗透率预计到2027年可增长至15.6%,由此可见自动售货机在线下零售场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内地自动售货机零售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人民币289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人民币7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226 2950 3750 4550 5375 6250 推荐阅读 烤肉,这道美食源自于将腌制或调味后的整块肉类在炭火或电炉上经过慢烤而诞生的独特产品形态。...
瞄准万亿级市场!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瞄准万亿级市场!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小微 小微
63605
2024-04-10
4月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鼓励航空、光伏、动力电池领域相关企业更新高端先进设备 《方案》指出,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 做好升级高端先进设备更新工作,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具体来看,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电池行业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同时,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2023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经超过167万亿元,多种关键设备保有量全球领先,如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新增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 3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设备更新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这是一个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樊蒙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历史数据推算,我国工业设备投资约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是设备更新的重要力量。据此估算,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年规模约在4万亿元左右。 引导上下游企业协同打造智慧供应链 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方面,《方案》提出,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 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 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应链。 同时,还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建设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 《方案》指出,要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钢铁行业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 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 为保障相关政策举措有效实施,《方案》提出,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事实上,为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器具投资力度,2018年开始,我国对企业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