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车险,人保有温度_地热能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福深热1井成功钻探至5200米

地热能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福深热1井成功钻探至5200米
- 2024年4月9日 来源:中研普华集团、央视财经、中研网 1481 98
-
4月8日,中国石化宣布其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热1井成功钻探至5200米,这一深度不仅刷新了我国地热科学探井的最深纪录,而且还在多个地层获得了地热资源,标志着华南地区深层地热勘探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4月8日,中国石化宣布其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热1井成功钻探至5200米,这一深度不仅刷新了我国地热科学探井的最深纪录,而且还在多个地层获得了地热资源,标志着华南地区深层地热勘探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福深热1井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其钻探目标为2.5亿年前的花岗岩,属于深层干热岩地热井。自2023年8月开钻以来,该井应用了包括“双驱钻井+高压喷射”在内的多项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使钻探过程更为高效和安全。
在钻探过程中,福深热1井在3900米附近钻获了温度达150摄氏度的地热资源储层,这一温度已经超过了高温地热标准。更为令人瞩目的是,在5123米深度,该井钻获了温度高达188.71摄氏度的地热储层,这一温度不仅远超过了高温地热标准,更是达到了国家能源行业标准规定的干热岩温度界限。
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深层地热勘探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也为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地热能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等特点。干热岩作为地热资源的一种,其高温特性使得其在发电、供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福深热1井的成功钻探,不仅揭示了华南深层地热形成与富集机理,而且为我国干热岩勘探在地区和深度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一突破有望推动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进入新的阶段,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勘探工作的深入,我们期待在深层地热资源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发现,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干热岩地热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干热岩作为一种新兴地热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等特点。其温度通常高于200℃,甚至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而且埋藏于地下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这种特性使得干热岩成为了一种不受季节、气候制约的可再生资源。
其次,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在发电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利用干热岩中的热水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可以实现稳定、清洁的能源供应。干热岩发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且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可以为社会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
此外,干热岩还可以用于供暖领域。作为一种新型绿色供热技术,干热岩供热既环保又经济。它采用分布式能源方式,无需建设热源厂和开挖路面、敷设大量热力管网,同时开发过程也不需抽取地下水,不会影响地下水层。更重要的是,干热岩供热技术可以为居民全年提供生活热水,且供暖温度超出市政标准,常年保持在恒温状态。
此外,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还可以应用于强化石油开采等领域,通过提高地层温度来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开采效率。
综上所述,干热岩地热能具有多种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勘探工作的深入,干热岩地热能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然而,干热岩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技术、成本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8532亿吨,可开采资源量相当于标准煤2560亿吨,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热储温度达到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的藏南、滇西、川西和台湾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等省市地热储层多、储量大、分布广,是我国最大的地热资源开发区。
《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中国是全球范围中低温地热能最为富集的国家,温度在50摄氏度-120摄氏度的中低温地热能是城市集中供暖、制冷最为经济的解决方案。通过钻凿地下1500米-4000米深度的地热井开发地热资源,通过密闭系统提取热能,再将原水回注到地下同一地层,实现采灌平衡的资源可持续利用。
目前,地热能作为新能源中的优势能源之一,其利用模式,也由市场经济初期的地热温泉利用,逐步向能源为主的利用模式转型,使可贵的地热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在未来,地热能作为能源的主流利用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地热供暖、地热发电与地热农业。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8532亿吨,可开采资源量相当于标准煤2560亿吨,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热储温度达到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的藏南、滇西、川西和台湾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等省市地热储层多、储量大、分布广,是我国最大的地热资源开发区。
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的几千眼地热井出口温度绝大部分低于90℃,平均温度约54.8℃,可直接进行开发利用,适合于发电、供热、供热水、洗浴、医疗、温室、干燥、养殖等。就全国范围看,高温地热田仅西藏羊八井、羊易地热田2处,其余是热储温度为25℃~150℃之间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未来如果要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C以内,2040年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82GW,地热发电量需要达到533太瓦时,是目前水平的5倍以上。
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对国际、国内地热能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关联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竞争状况、优势企业发展状况、消费现状以及行业营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总结中国地热能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地热能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
-
-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推荐阅读
石料是指做建筑、雕刻等材料用的岩石或与岩石相似的物质,泛指所有能作为材料的石头,如花岗岩、页岩、泥板岩等。石料...
相较于调味面制品这一称谓,大家对于“辣条”这个名字可能更加熟悉。作为众多人心目中的童年记忆之一,不少“80后”“...
女性向游戏就是面向女性玩家群的游戏。广义来说,女性向游戏就是指专门针对女生而开发的、适合女生玩的游戏,此类游戏...
华润双鹤斥资31亿元拿下避孕药大单品毓婷2月23日晚间,华润双鹤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31.15亿元的对价,收购北药集团所...
春季是医院高压氧科最繁忙的季节之一。医用高压氧舱已成为治疗缺氧、急性及慢性呼吸疾病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慢性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疾病日益复杂化,对先进药物和医疗器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