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资超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是指专门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农资)的零售业态,主要销售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机具、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必需品,主要面向乡镇市场的农牧民。农民对高效、环保的农资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农资超市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资产品的需求也更加注重品质和安全,这促使农资超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未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农资超市将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企业纷纷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还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农资超市行业也不例外。企业需要加大在绿色农业投入品研发和推广方面的投入力度来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行业概况与产业链结构
农资超市是以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机具、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为核心产品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服务于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下游产业。其产业链结构包括:
1. 上游:涵盖化肥、农药、种子、农机等生产制造企业。例如,化肥企业如中化集团、农药企业如扬农化工等,其技术水平和产能直接影响农资超市的供给能力。
2. 中游:农资超市作为流通环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采购和技术指导服务。
3. 下游:对接农业生产者(农户、合作社等),需求受农业种植规模、政策补贴及消费升级驱动。
产业链特征:
上游集中度高,头部企业把控核心技术;
中游竞争激烈,区域龙头企业加速整合(如山东、江苏等地企业占据市场份额前列);
下游需求分散,但专业化、规模化趋势明显,推动农资超市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二、供需分析
供给端
1. 市场规模扩张:
2020-2024年,中国农资超市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8.3%,2024年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
企业数量稳步增长,2024年行业企业总数超过3.5万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占比70%,但头部10家企业占据35%的市场份额。
2. 区域分布:
华北地区(如河北、山东)市场规模最大,2024年占比达28%;华东地区(江苏、浙江)次之,占比24%。
东北地区因耕地集中,农资需求刚性较强,但市场竞争相对薄弱,2024年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预计2030年增至1800亿元。
需求端
1. 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及农业补贴政策推动农户采购能力提升。
技术升级:智能农机、生物农药等高端产品需求增长,2024年此类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18%。
2. 需求结构:
化肥仍为核心品类,占销售额的45%;农药占比25%,种子及农机具分别占15%和10%。
线上采购占比快速提升,2024年农资电商渗透率达22%,预计2030年突破40%。
供需矛盾与挑战
结构性过剩:低端化肥、农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区域失衡:西部及偏远地区农资覆盖不足,物流成本高企。
三、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分析:
1.技术驱动创新
数字化与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库存管理,AI农技咨询平台普及,预计2030年智能农资服务市场规模达500亿元。
绿色化转型:生物农药、有机肥需求年均增长15%,政策推动高毒农药逐步退出市场。
2.竞争格局演变
头部企业扩张:通过并购整合区域市场,前5大企业市场份额预计从2024年的30%提升至2030年的45%。
跨界竞争加剧:电商平台(如拼多多、京东)切入农资供应链,压缩传统经销商利润空间。
3.区域市场潜力
华南与西南地区:受热带农业及特色种植业(如水果、茶叶)带动,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0%。
“一带一路”沿线:跨境农资贸易加速,中亚、东南亚市场成为头部企业布局重点。
4.政策与风险
政策利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资保供稳价,预计补贴力度增加5%。
风险警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如2024年尿素价格涨幅超20%)、极端天气影响农业投入。
四、投资建议
1. 重点领域:
生物农药、智能农机具等高附加值产品;
西部及农村电商空白区域的市场开拓。
2. 风险控制:
关注政策变动(如环保限产)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加强供应链韧性,建立区域仓储中心以降低物流成本。
2025年农资超市行业在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将持续向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方向演进。企业需把握区域市场差异与消费升级趋势,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与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同时警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
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同时本报告还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