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A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承载基板、绑定组件及其绑定方法”

小微 小微
68975
2025月04月05日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京东方A(000725)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承载基板、绑定组件及其绑定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2180000058.4,授权日为2025年4月4日。

京东方A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承载基板、绑定组件及其绑定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利摘要:一种承载基板(1)、绑定组件及其绑定方法,承载基板(1)能够与一集成基板(2)绑定,承载基板(1)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集成基板(2)的热膨胀系数,集成基板(2)包括沿同一方向等间距分布的第二绑定端子(211),承载基板(1)包括多个第一绑定端子组(11),多个第一绑定端子组(11)沿第一方向等间距分布,且每个第一绑定端子组(11)包括沿第一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第一绑定端子(111),多个第一绑定端子(111)用于与多个第二绑定端子(211)一一对应绑定;其中,相邻两第一绑定端子组(11)之间的距离小于绑定端子组内相邻两第一绑定端子(111)之间的距离,且第一绑定端子组(11)内相邻两第一绑定端子(11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第二绑定端子(211)之间的距离。承载基板(1)能够提高第一绑定端子(111)和第二绑定端子(211)之间的绑定效果。

京东方A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承载基板、绑定组件及其绑定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以来京东方A新获得专利授权118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9.49%。结合公司2024年中报财务数据,2024上半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58.06亿元,同比增10.24%。

京东方A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承载基板、绑定组件及其绑定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数据来源:天眼查APP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重磅研判!七位知名基金经理:A股有望迎来强势反弹

重磅研判!七位知名基金经理:A股有望迎来强势反弹

小微 小微
68650
2024-02-16
(原标题:重磅研判!七位知名基金经理:A股有望迎来强势反弹,龙年行情值得期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农历兔年落下帷幕,甲辰龙年徐徐启航。 过去的三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趋弱,板块结构分化明显,春节前A股底部放量大涨,孕育了龙年投资的希望。展望龙年,A股将如何演绎?市场信心如何进一步催化?哪些机会值得关注?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七位知名基金经理为投资者展望后市。 他们分别是: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助理、股票投资部总经理余广,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联席总经理、基金经理唐小东,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基金经理曾豪,国泰基金主动权益三部负责人、基金经理程洲,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专业副总监、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翟相栋,富国医药创新拟任基金经理赵伟。 上述基金经理对A股和港股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当前市场估值已到达数年一遇的历史低位,非常具有吸引力。随着我国经济基本面不断改善、中长期增量资金入市、资本市场稳定因素等不断累积,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同时,他们建议关注2024年全国两会对于经济增长目标、政策发力方向的定调和指引,关注央国企在A股中的基石作用,在投资中相对看好顺周期、大消费、科技成长等板块。 景顺长城基金余广:在极端估值、交易情绪低位叠加积极因素逐步积累的情况下,无需过度悲观,A股总体机会大于风险。 南方基金唐小东:随着后续宏观政策的发力,若经济基本面出现改善,则市场有望走出一轮可持续的反弹行情。 嘉实基金王贵重:无论与全球股市还是与国内国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已非常具有吸引力。 博时基金曾豪:资本市场信心主要来自对中国基本面中长期改善的趋势不变、引入长线增量资金以及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国泰基金程洲: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有助于市场信心的修复。多部委也开始对资本市场积极发声,一系列举措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招商基金翟相栋:港股创新药、互联网、新兴消费等领域的优质公司,现阶段有较大的吸引力。 富国基金赵伟: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对于经济增长目标以及政策发力方向会有更为明确的定调和指引,有望重塑市场对于经济修复力度的共识。 一、中国资本市场已非常具有吸引力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评价开年以来的A股行情?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王贵重:开年以来市场呈现加速下跌态势,超过个人预期,优质成长股批量跌到10倍~15倍PE,意味着哪怕不增长,这些资产每年的回报也有6%~10%。相较于基本面,目前的判断更多来自于流动性方面:首先外资持续流出,其次内资调仓带来的卖压,最后是一部分活跃资金卖出成长股、买入价值股。 以史为鉴,熊市中最后一跌往往是因为流动性压力,精准的底部难以判断。“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与全球股市还是与国内国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已非常具有吸引力。 赵伟:开年以来,A股大幅回调,结构上,小微盘承压严重,高股息资产较为抗跌。从原因上看,主要有四点:一是市场预期不稳,尤其是对经济修复的力度尚有分歧,还需数据进一步验证;二是在悲观预期主导下,普通投资者不敢入场;三是市场对雪球合约敲入、融资账户平仓、股东质押平仓等可能出现的被动卖盘有一定的担忧;四是开年以来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美债收益率下行短期受挫。 整体而言,本轮下跌或受非理性预期的自我强化影响,在恐慌情绪出清后,市场的性价比反而更为凸显。 翟相栋:年初以来,除部分高股息央企外,大部分行业和公司都有较大幅度的下跌。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年初的连续、快速、大幅下跌,使得绝对收益型产品、微盘量化产品等出现较大回撤和波动幅度,这类产品的投资人普遍风险偏好较低且有严格的止损纪律,在出现这一异常波动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卖出止损操作。 曾豪:一方面,年初以来随着地产销售下滑与国内基本面复苏预期出现反复,以科技成长为代表的机构高位重仓股快速调整,市场加速调整过程中,两融及场外衍生品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也加剧了市场负循环,导致以小微盘股为代表的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急剧收缩。 另一方面,年初以来美联储激进的降息预期修正,美国增长韧性强于预期,美元流动性向紧缩回摆,这也对A股估值和流动性形成了向下压力。 最后,临近春节假期,市场成交和投资者心态均季节性清淡,也部分抑制了A股的风险偏好。 二、基本面是影响市场信心的最主要因素 关注两会定调和指引 中国基金报:近期政策面不断发力提升市场信心,在你看来,信心来自何处?需要哪些催化剂帮助市场建立信心?你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有哪些期待? 余广:股市的整体走向仍然更多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和企业的盈利增长,基本面是影响市场信心的最主要因素。宏观经济、各个行业的景气度和企业盈利,有周期的因素,此外,政策的力度、进度也是主要的因素。 政策层面,2023年年末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把赤字率从3%提升到3.8%,显示出政策思路的变化,对经...
【ETF观察】2月23日股票ETF净流入9.94亿元

【ETF观察】2月23日股票ETF净流入9.94亿元

小微 小微
71343
2024-02-26
证券之星消息,2月23日,上证指数报收3004.88,上涨0.55%;深圳成指报收9069.42,上涨0.28%;行业主题中,传媒、汽车、计算机涨幅居前,煤炭、石油石化、家用电器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2000、中证影视主题、中证全指汽车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广发中证2000ETF、富国中证2000ETF、国泰中证影视主题ETF分别以7.25%、4.52%、3.66%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全指能源、中证煤炭、国证石油天然气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广发中证全指能源ETF、国泰中证煤炭ETF、华夏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分别以-1.72%、-1.4%、-0.97%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9.94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590.48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397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50ETF(510050),份额增加了1.02亿份,净流入额为2.65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245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份额减少了3.52亿份,净流出额为10.67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京津冀区域联动产业协同成绩亮眼

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京津冀区域联动产业协同成绩亮眼

小微 小微
59016
2024-02-27
(原标题: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京津冀区域联动产业协同成绩亮眼)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京津冀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首都功能的布局不断在优化,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 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北京和河北联合成立了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10多家北京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取得实效,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2200万标箱,比2014年增长58%。 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经达到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各种显性隐性壁垒正在破除,京津冀推出了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相互认证,230余项高频特色便民服务实现了“自助办”,自贸试验区51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牛鼻子”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郭兰峰指出,着眼于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北京推动首批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同时也出台关于户籍、投资,以及疏解到雄安的职工或者企业的工资收入等政策。 北京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向京外有条件的地区转移。从2014年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疏解了一般制造业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疏解腾退空间在优先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齐便民服务短板的同时,也为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承载空间。同时,提升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服务业占GDP比重在8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在80%以上的“双80%”服务经济发展格局。 夏林茂还指出,北京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3年,全市新设企业增长20.3%,总数突破211万户、创历史新高。 北京新“两翼”错位承接产业资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是北京新的“两翼”。郭兰峰指出,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当前,雄安新区城市的框架已经基本显现,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白洋淀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水平,新区也有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代码、车牌等。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北京市4套班子以及70多个市级部门、近3万多名工作人员已经迁至副中心办公。 夏林茂指出,北京市每年保持千亿级的投资强度保障副中心快速发展。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城市副中心对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力稳步增强。优质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北京学校、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等学校、医院相继招生、开诊,61家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2万家,北京绿色交易所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北京城市副中心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通州区和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实现了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夏林茂介绍,目前,通州与北三县跨界道路已经有10条,厂通路今年年底也将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全面建设,在三河市设了5座车站。北京实验学校和北三县一起合作办学,朝阳医院对口支持燕达医院成为三甲综合医院。连续五届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 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指出,雄安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疏解政策环境,出台住房、户籍、教育、医疗等10个配套方案,新区医保待遇水平不低于北京,公积金缴存标准实现了与北京同步。 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筹建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启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吸引最新科技成果到雄安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夏林茂指出,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重点处理好与雄安新区、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关系,持续完善城市框架,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继续保持每年千亿级投资强度。围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与雄安新区错位承接产业资源,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抓好...
派格生物,今年第一个减肥药IPO来了

派格生物,今年第一个减肥药IPO来了

小微 小微
71129
2024-03-04
(原标题:派格生物,今年第一个减肥药IPO来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贾玲减肥火了,减肥药也要IPO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派格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派格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 虽然专注于慢性病,但派格生物留给外界印象之一是治疗肥胖症,即减肥药。成立16年,派格生物融资超过13亿元,身后云集一众VC/PE:君联资本、元禾控股、凯风创投、联想之星、云锋基金、盈科资本、泰格医药、天士力、前海母基金、一村资本.....招股书披露,去年投后估值40亿元。 眼下减肥药火爆。犹记得去年马斯克一条推文,“最火减肥药”司美格鲁肽迅速走红。靠着减肥药,诺和诺德和礼来排队创造市值神话,国内药企蜂拥而至……如你所见,减肥药正在全球掀起一场超级风暴。 海归博士在苏州 减肥药将撑起一个IPO 一切要从掌舵人徐敏说起。 出生于医生世家,1986年徐敏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留任附属医院工作。后来,他赴美深造,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攻蛋白质结构研究。 读博期间,徐敏参加了MBA课程,第一次接触到VC领域。1997年回国后,他加入新加坡汇亚集团(Transpac)任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负责医药行业的风险投资和项目孵化。彼时,徐敏几乎把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第一代公司看了个遍,先后出手了多个项目。 正是这段“医生+科研+投资”复合经历,为徐敏日后创业埋下伏笔。 兜兜转转,到了2008年,徐敏在苏州正式成立派格生物,重点关注代谢紊乱领域,产品覆盖糖尿病、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 而之所以将目光投向慢性病领域,他认为,国内没有被满足的创新药除癌症外,代谢性疾病、免疫性慢性疾病等领域需求同样巨大。 药物不止是患者的希望,也是企业的生命。发展至今,派格生物旗下共有6款在研药物,其中有4条管线与GLP-1类药物相关,适应症几乎都是针对肥胖、超重、糖尿病等领域。 其中核心产品PB-119(维派那肽注射液)为一款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正在开发用于T2DM及肥胖症的一线治疗。目前,国家药监局已受理该产品的新药上市申请,这也是派格生物旗下距离商业化最近的药物。 实际上,徐敏曾几度带领公司谋求上市:2021年,派格生物向上交所递交了科创板IPO申请,期间经历2轮问询后撤回材料。2022年12月,派格生物再度启动A股IPO。 这一次,派格生物转战港交所。乘着减肥药的东风,60岁的徐敏即将迎来人生第一个IPO。 9轮融资,估值40亿 VC/PE云集 与大多数创新药企一样,派格生物目前还没有产品实现上市销售。招股书显示,2022年和2023年前9个月,派格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约2.8亿元、1.93亿元。2022年和2023年前9个月,派格生物的净亏损分别为3.06亿元、2.25亿元。 这离不开投资方的鼎力支持。成立至今,派格生物公开融资至少9轮招股书显示,股东有君联资本、元禾控股、凯风创投、联想之星、云锋基金、盈科资本等机构,也有泰格医药、天士力等产业方的身影。 当中的融资故事颇为久远。早年间的一次路演后,徐敏接到了名力中国成长基金徐立新博士的电话,就这样获得了共180万美元的A轮系列融资。 而联想之星对派格生物的第一次出手,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时,联想之星与名力中国成长基金、协力投资、元禾控股等参投了派格生物350万美元B轮融资。派格生物也是联想之星投资的第一家新药企业和第一个追投项目。 “浮躁的人做不好新药。”联想之星合伙人曾评价,“创始人徐敏具有非常清晰的商业意识,明确市场竞争情况以及药物未来的市场定位。这一点不是所有做新药研发的人都具备。” 随后几年,派格生物的融资进程加快。招股书显示,C轮融资发生在2014年,联想之星、元生创投与君联资本等共同投了750万美元。次年的D轮融资,君联资本、凯风创投和元生创投继续加注,中亿明源、石河子鑫悦、芜湖众创及香港锦城等机构入场。 产业方也来了,2017年的E轮融资2100万美元由天士力领投。两年后,泰格医药参与E1轮境外融资,而E1轮境内融资则由盈科资本与翼朴资本共同完成。当时,派格生物与天士力签订了协议,以推动相关产品的商业化。 最大一笔融资来自2020年,派格生物完成近8亿元人民币融资,由云锋基金、盈科资本和泰福资本等机构领投,前海母基金、元生创投、中鑫资本和园丰资本等多家机构跟投。根据招股书,派格生物最后一轮融资于2023年6月发生,投后估值为40亿元人民币。 谈及投资逻辑,盈科资本董事长钱明飞曾表示,派格生物研发团队持续专注核心产品研发,在慢病新药研发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云锋基金执行董事黄潇博士也谈到,慢性代谢及消化疾病市场...
重磅!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声!

重磅!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声!

小微 小微
81920
2024-03-06
(原标题:重磅!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召开,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到证监会主席岗位没有满月,还差一天,还是“菜鸟”,边学边干,以学为主,一方面是进一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市场工作的决策部署;一方面是通过调研向市场学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工作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监管者要特别关注公平问题,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最重要的市场原则。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工作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吸引更多投资者特别是一些长期资金参与这个市场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信任,以吸引更多资金,特别是长期资金参与到这个市场。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监管要强,就是要强本强基,从规模上看,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但还不够强。前一段时间的市场的波动也再次暴露出一些深层的问题,值得思考。应当认识到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资本市场源头活水,必须真诚地善待投资者,更好的服务投资者,从法律上、制度上监管、执法上、司法上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要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信任,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也必须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企业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提升投资价值。证监会也将与行业主管部门,一起协同发力,共同推进,让实体企业能够做优做强,营造更好的环境。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尊重规律尊重规则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正在梳理下一步的工作,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主线,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尊重规律、尊重规则。 具体来看,尊重规律,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创新规律;尊重规则,首先是要尊重法律,尊重契约,尊重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的发展。 对重点领域、重大违法行为要重点严打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加快补齐监管短板弱项,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对各类风险及早处置,对各种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对重点领域、重大违法行为要重点严打,严打造假、欺诈,严打操纵市场,严打内幕交易。我们也将“刀刃向内”,打造一只真正在政治上、专业上、作风上、廉洁上过硬的监管铁军。 针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各领域各主体各环节全面检视,并加快补齐监管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瞪大眼睛,对问题机构和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对各类风险提早处理,对各种违规行为露头就打。 要严打造假欺诈、操纵市场、内幕交易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记者会上表示,监管工作重点为“两强两严”,强就是要强本强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严就是严监严管,依法从严监管市场,依纪从严管理队伍。要严打造假欺诈,严打操纵市场,严打内幕交易。 责编:杨喻程 校对:杨立林...
上市券商首份年报出炉!净利增三成,计划分红2.55亿

上市券商首份年报出炉!净利增三成,计划分红2.55亿

小微 小微
69697
2024-03-09
(原标题:上市券商首份年报出炉!净利增三成,计划分红2.55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去年持续震荡的市场行情下,证券公司2023年“成绩单”如何,备受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8日晚,国海证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成为首家披露年报业绩的上市券商。截至2023年末,国海证券总资产697.37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资产为219.56亿元。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1.88亿元,同比增长15.81%,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31.18%。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日,国海证券发布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现金分红2.55亿元,占公司2023年实现可分配利润的135.22%。这是国海证券2011年上市以来连续第12年分红,累计向股东分配利润46.61亿元,其中现金分红达31.67亿元,现金分配比例高于行业过往的平均水平。 投顾签约资产规模翻倍增长 年报显示,财富管理业务是国海证券的第一大收入支柱。2023年该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58亿元。 其中,“投资顾问业务”在去年震荡行情下取得不错表现,体现出较强的财富管理能力,公司财富管理转型渐入佳境。 据年报,2023年国海证券搭建涵盖智能投顾、私享投顾等在内的产品体系,年内组合投顾产品平均收益跑赢沪深300指数10.1%,大幅优于市场表现,其中12只投顾产品在极端行情下取得正收益。2023年末国海证券存量累计投顾签约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13.15%。 获客及新增资产规模同样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证券经纪业务强化立体化获客渠道建设。数据显示,2023年国海证券新开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3.03%,新增客户资产同比增长37%。 此外,信用业务过去一年实施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多措并举做大优质基础客群。截至2023年末,国海证券两融业务规模约75.18亿元,同比增长 10.51%,优于市场涨幅。年末信用账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约240%,业务整体风险可控。 谈及“大财富”板块转型升级加速的心得,国海证券表示,要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把投资者回报放在突出位置,在交易服务、投资顾问、资产配置等方面夯实内功,树立绝对收益理念,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投资者保护水平。 与此同时,国海证券坚持以投研为引领,持续深化“大财富”转型,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近年来,研究业务是国海证券的发力重心,2023年公司提升研究阵容,强化运营能力,实现创收、创誉、对内赋能的提升,去年研究所内在核心机构客户最新平均研究排名在前11位,2023年研究所交易市占率达1%,同比提升45%。 大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能力增强 作为国海证券的特色板块,“投资管理业务”是国海证券的第二大收入支柱。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07亿元。从去年经营举措来看,国海证券“大资管”修炼内功,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悉,资管业务安盈系列公募产品收益率位于行业前列。销售方面,数据同样抢眼,2023年资管业务电商销售规模为122亿元,同比提升185%。 在国海证券看来,过去一年券商资管总体呈现“加速公募化、主动化转型,以特色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特征,业务格局正在经历重塑,从行业规模看,在去通道的背景下,截至2023年9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业务规模6.12万亿元,较2018年的13.36 万亿元下降一半。 对于中小券商资管机构而言,依托证券公司的全牌照综合服务平台,以固定收益作为基本盘,着力开发机构客户,打造特色化产品线,以“小而美”作为经营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成为破局关键。国海证券表示,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重点聚焦现金管理、中长纯债等资管优势业务,集中资源和精力,发展明星产品线。 在公募基金板块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2023年不断加大研究力度,抓住时机努力提升旗下产品的投资业绩,其股票投资能力获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全五星评级,2023年发行的固收类公募基金最近五年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在行业112家基金公司中分别排名第8位和第5位。 在私募基金子公司方面,国海创新资本2023年全年新募集设立共5只基金,累计管理基金规模突破200亿元,私募基金月均规模位列券商私募子公司前20位。 做好“五篇大文章” 随着稳定资本市场相关政策相继出台,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角色,迎来机遇与挑战。在金融强国目标下,证券行业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以专业能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年报显示,国海证券紧扣科技、数字、绿色金融主线,服务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2023年为全国企业投融资超200亿元,其中,为科技和数字企业投融资15.73亿元,储备相关项目32家;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完成绿色投融资32.27亿元,承销绿色公司债全市场排名2...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