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分析,在国家政策、新兴技术、生产数字化和产业协同化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工业互联网出现,具有赋能需求方数字化和推动供给方产业化的双重价值工业互联网简单来说,即指“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在技术和政策的“上推”、“下拉”作用下,工业互联网在供给侧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茶;在生产数字化、产业协同化的“内需”、“外促”下,需求侧市场嗷嗷待哺。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既存在赋能需求方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也存在着反哺供给方产业化的价值,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网络、云计算、现代通信等基础上发展而来,于21世纪10年代初步形成。放眼全球,不同国家由于工业基因、工业技术的积淀不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美国坚持市场化原则,工业互联网主要由巨头企业和资本主导;德国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围绕整体的工业形态打造展开;中国则是在云平台的基础上,由政策领航助推,亦步亦趋前行,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期。
从招标主体看:1)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占据绝对主体,其扮演角色除了不断丰富完善自身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测试、评估等服务能力外,更多扮演了集成分包商的角色这也说明未来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领头羊将会更具有集成优势;2)除了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外,工业和信息化局是更具代表性的需求方,他们更加关注工业互联网为当地整体产业的赋能,故对产业链协同管理、智能制造等需求较高。从平均单价和评分规则来看,平均客单价在300万左右,其中技术分占70%左右。
从招标主体看,国有企业是企业侧需求的绝对主体,既有示范的作用,还可能承担二级节点/企业节点的作用。其中,标识解析建设时更关注其作为节点时所能覆盖的能力和范围。从国有企业采购的主要类别看,标识解析、园区平台建设、生产等是TOP3的需求点,与其承当的双重任务息息相关。从平均单价看,国有企业的平均客单价在800万左右,比非国有企业高38%。从评分指标看,与政府类需求一致,其中技术分占70%左右,报价分占10%左右。
高校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建设实训平台所推动的,占比为83.9%。与政府侧和企业侧相比,高校侧主要有两点差异:1)更多的是资金驱动,学校不同,实训平台建设内容不同,大部分的高校还是以单一模块的实训建设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关注整个产线的实训;2)在招标评分中,技术分占比为50-60%,而报价分占30%左右。
从人才需求看:1)产品经理占比最高,工业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被完善与开发创新;2)解决方案、规划类的需求相对较高,但算法工程师、数采工程师等更细化的分工需求比较低,这也说明市场整体尚未进入精细化分工阶段。从人才需求地域来看,北京遥遥领先。从工作经验和薪资看,市场整体相对理性,更关注人才的专业性和行业经验。总之,当前人才市场需求符合行业初期特性。
工业互联网主要由网络、平台、安全三大服务体系所构成,其中平台体系是核心,平台体系的核心是平台层。平台层主要包含数据集成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AI平台、技术赋能平台四大类平台,其主要服务有两类:其一,围绕数据资产价值挖掘所提供的一系列数据集成、处理、分析等服务;其二,围绕第三方服务及客户自身开发所提供的开发工具等能力。
工业互联网玩家涵盖平台服务、网络服务、安全服务及标准服务四个体系,其中平台服务玩家主要集中在平台层(PaaS层)
由于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期,供给方仍然以规模性的大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技术底蕴较深、服务经验丰富、资金雄厚且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玩家中,可以根据企业基因类型分为制造业大厂玩家、传统软件玩家、互联网大厂玩家、ICT企业玩家(包含传统IT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泛数据治理玩家和设备及物联网类玩家六类。不同基因给玩家带来的优势和路径各不相同,如制造业大厂,一方面,行业know-how理解深,行业经验相对容易沉淀为机理模型;另一方面,企业本身就是需求方,产品及服务可能更容易满足需求方的需求属性;ICT和互联网企业玩家基础设施底座能力强;泛数据治理企业垂直深耕能力强,是PaaS层的主要构成者。
从产品、项目、平台及生态总体覆盖度来看,制造业大厂和ICT企业、互联网大厂较为领先。但平台及生态主要由企业自身号召力等原始基因决定,产品跟项目更加反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实力,而ICT、互联网大厂多通过构建生态实现产品,制造业大厂则是通过自身工业生产逻辑实现产品,故综合来看,制造业大厂相对领先。
工业互联网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工业互联网平台层企业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与丰富阶段,尚未成定局,一切也皆值得尝试。目前相对比较确定的盈利模式是类似于“保姆式”的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收费,往往包含咨询规划-项目实施建设-项目交付-项目运维等全流程服务,其中,咨询规划既可能是宏观的顶层咨询规划,也可能是针对某个业务或场景的相对轻量的咨询规划。为综合解决方案付费符合发展初期,由领头企业做示范的市场特性。功能订阅服务收费是市场正在养成的收费模式。订阅服务包含PaaS功能组件等使用及定制开发服务、工业SaaS功能订阅、工业机理模型订阅等各类服务收费。这种现象也说明,平台层企业的变现逻辑开始发展为“客户将会为技术功能、工业知识沉淀、辅助管理等买单”,其直接好处是未来可能更容易走向可复制的标准化服务。除了上述两种相对确定的服务,平台层企业也纷纷发力其他盈利模式,其中分发抽佣是目前最热的。
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层整体呈现企业间的耦合合作性强、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具体表现为:1)工业互联网平台层涵盖技术庞杂且壁垒高,单一类型技术公司无法满足平台功能需求;2)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需要释放工业数据的价值,但工业数据本身具有数据类型多(如业务数据、产线设备数据、企业外部数据等)、实时性强、关联性强、准确性高等特点,不同行业、不同大小、不同生产及产线的企业,其数据指标特征、工业机理模型沉淀等都会有极大的不同,因此围绕数据核心价值服务的企业需要具有较强的行业know-how经验或者项目服务经验,单一企业很难大范围覆盖多个行业、多场景的解决方案,企业之间互补性强。这种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将会持续较长的时间,未来几年也将难以出现类似消费互联网的超级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