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股突然爆发!公募抢筹抱团,社保基金也入场

小微 小微
79724
2024月03月17日

(原标题:服装股突然爆发!公募抢筹抱团,社保基金也入场)

服装股突然爆发!公募抢筹抱团,社保基金也入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服装赛道独角兽们惊人的估值空间,打破了基金经理重仓服装股的芥蒂。

服装股突然爆发!公募抢筹抱团,社保基金也入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关注景气度的基金经理而言,服装赛道巨头的惊人估值正为传统服装赛道提供旧瓶装新酒的机会,随着越老越多的服装股撕掉土味标签成就业绩和股价崛起,以及新兴服装独角兽堪比AI人工智能的火爆融资与惊人估值,基金经理对服装赛道能否创造伟大回报的认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也使得高毛利率和高净利率的服装股成为公募基金战胜弱市的核心筹码之一。

服装股突然爆发!公募抢筹抱团,社保基金也入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服装股为公募基金提供避风港

在强劲的经济复苏以及高性价比、时尚国潮设计的理念下,长期被低估并刻板强调土味的服装赛道,已在A股与港股均走出一批基金经理眼中的优质筹码。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基金重仓的A股上市公司比音勒芬近期已接近股价历史新高,比音勒芬近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销售收入增长22%至11.1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22.8%和28.32%至3.42亿元和3.45亿元。比音勒芬的强劲业绩和股价的背后,是公司在国潮时尚与轻奢领域的内外布局,包括收购以7.2亿元巨资收购了两大国际奢侈品牌“CERRUTI 1881”“KENT&CURWEN”的全球商标所有权。

“服装赛道已知的优质股票共同点都是品牌和轻奢特征,保持高毛利率的核心密码就是品牌和时尚。”华南地区一位重仓服装股的基金经理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国民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消费者对服装的认知将逐步提升到对品味、品牌和设计的需求,而非只是穿件衣服,尤其是90后和00后的崛起对服装赛道的变革带来深刻影响。

因业绩和股价的强劲表现,比音勒芬这只服装股目前已成为公募基金抱团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已有多达113只公募基金重仓比音勒芬,尤其是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国泰基金的持仓最为集中。此外,由明星基金经理委托管理的社保基金组合对这只服装股也颇感兴趣,包括社保基金103组合、社保115组合、社保421组合均已持仓改革,其中博时基金代管的社保103组合持仓1300万股,已成为该股的最大机构投资者。

在港股市场,基金经理布局的江南布衣、波司登等股票均走出强劲的表现,其中波司登截至去年末已有45只公募基金将其纳入重仓股组合,而以设计师品牌作为核心卖点的江南布衣股价在基金的布局下已接近历史新高,江南布衣日前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6个月内,江南布衣取得收入29.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1%;净利润5.74亿元,同比增长54.5%,其毛利率上升到65%,净利润率则提高至近20%。

惊人回报破除基金重仓芥蒂

基金经理在服装股上的押注,在于服装赛道同样可以创造股价高回报、市值伟大的上市公司。

在港股市场上,市值高达7300亿港元的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其最近的股价也已接近历史新高,在2023年港股市场暴跌的背景下,迅销股票2023年内涨幅高达27.7%,2024年开年后迅销股票年内继续上涨达16.5%,目前该股的总市值已相当于8个人工智能龙头优必选的市值,也相当于两个京东集团的市值。

迅销集团披露的2023财年业绩显示,综合收益同比上涨20.2%至2.76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354亿元),创历史新高,综合经营溢利上涨28.2%至381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86亿元),迅销集团拥有人应占溢利增长8.4%至296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45亿元)。

对基金经理而言,服装股还有作为吗?起家于中国南京的服装巨头SHEIN亦是一家为基金经理提供服装赛道投资认知的企业。尽管这家服装赛道额新巨头试图登陆股票市场的努力在近期似有搁浅,但SHEIN在商业模式、估值上的巨大成功,无疑证明了服装赛道在新经济和新模式的加成下,依然能够创造比肩科技巨头的吸引力,尤其是SHEIN在2022年4月时估值即已接近900亿美元,此前有媒体披露SHEIN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收入达到惊人的240亿美元,增长超过40%。

甚至是安踏体育都为基金经理提供了足够多的历史经验,尽管安踏股价自2021年后出现巨大的回调,但依然有高达2200亿港元的市值,从中国科技股爆炒的2013年开始至今,安踏体育为基金经理提供了10年9倍的惊人投资回报。

一级融资火爆为基金提供景气度逻辑

春江水暖鸭先知,基金经理眼中的行业景气度以及赛道吸引力首先是从一级市场传导的。

在大量公募资金重新开始将服装股票列入基金重仓的前后,服装作为老旧的传统赛道能够在一级市场上按照创新企业进行融资,本身就表明了服装赛道的估值和吸引力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SHEIN依托中国服装供应链所塑造的惊人估值,吸引力大量的创新企业进入服装赛道,包括2018年才创立的服装行业设计技术公司“知衣科技”宣布完成3轮近1亿美元融资,分别由襄禾资本、高瓴创投、万物创投领投,此外,字节跳动、拼多多、复兴集团也纷纷在服装赛道进行布局,这些巨头和创投机构在服装赛道努力,似乎让服装赛道的火爆融资甚至比肩AI人工智能。

正是因为资本市场对服装赛道开始抱有新的认知和空间想象力,服装股甚至在基金经理调研上也开始比肩科技赛道,嘉兴丝绸、嘉曼服饰等一批公司近期纷纷迎来基金经理的调研,嘉曼服饰日前发布的调研显示有多达30家机构参与,包括华夏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景顺长城、泉果基金等。

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认为,2024年预计行业平稳复苏,看好产品创新、大众消费扩容和消费产业出海三大结构性机会。度过2021年—2023年较波动的基数后,我们预计纺织服装珠宝消费或将回到平稳增长。其中三大方向值得重点关注产品创新仍是需求增长最稳定驱动之一,此外包括大众消费市场扩容,规模、效率具备绝对优势的龙头有望受益,以及关注中国消费品牌、制造企业出海优势稳固。

此外,关于海外市场的服装关税问题,工银瑞信基金也指出,我国纺织制造端供应链能力强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由于东南亚具有突出的人力成本、优惠税收政策,多家公司自2000年来陆续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其中越南为主要转移国。越南加征关税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非常有限,静态测算受影响最多的公司对利润影响的上限不到5%。越南此举更多是为了响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全球税收协议,旨在各国避免税收“逐低竞争”,减少部分跨国企业避税。此外,越南正常水平税率是20%,大企业过去在越南享受5%优惠税率太久,回到15%的税率也是为了弥补越南今年外向型经济的不景气,并非针对中国或纺织行业。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小”行情失效 “大”行情来袭!还能持续多久?公募这样看

“小”行情失效 “大”行情来袭!还能持续多久?公募这样看

小微 小微
68335
2024-02-01
不是“太小”就是“超大”的A股风格变换中,究竟谁才是基金经理未来最看好的方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微盘策略成为公募基金2023年最佳策略后,新年以来超大盘风格主导的中字头行情又使得一批国企主题、高股息主题基金站上业绩前列。对此,部分基金经理认为投资者追捧“超大”行情的动机逻辑延续了2023年火爆的“太小”行情,在新经济和硬科技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背景下,“太小”与“超大”皆非A股主流行情,居于“微盘”和“大盘”的中间地带才是公募投资的蓝海。 多重优势刺激中字头行情 2024年开年一个月的行情,A股最佳策略完全逆转2023年的主导风格,代表超大盘风格的中字头成为市场行情的主导力量,而在2023年市场中生猛异常的微盘股策略却渐渐失效。 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2024年第一个月度业绩榜单前列中,国企主题基金、高股息主题基金等主要体现超大盘风格的公募产品,完全替代了去年微盘主题基金逞强的局面,根据混合型基金前十强截至2023年12月末的持仓信息,几乎清一色地持有包括煤炭、资源、银行、基建等中字头的超大盘股。 对此,长城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储雯玉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从政策角度来看,近期资本市场迎来一系列密集有力的政策举措,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并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积极政策连续出台提振了市场信心,也为中字头板块上涨提供了动力。而从基本面来看,中字头企业也在盈利预期和分红方面表现稳定,能在市场估值偏低、波动较大时给予投资者更多信心。同时,中字头企业普遍有较高的分红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回报,增加了其吸引力。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强调,“中字头”板块有望在当前市场底部区域成为新主线。本轮行情的动力主要源于积极的市值管理政策信号,也受益于前期国企改革落地的成果对板块整体投资价值的支撑。政策与景气共振,本轮行情的延续性值得期待。政策利好有望加速央企的估值重塑,市值管理举措若能按期导入,叠加回购、分红等积极措施,将对中字头企业的市值形成有力支撑。此外,基于“一利五率”的经营指标,近年来央企估值普遍有所提升,有望为中字头板块行情的延续提供基本面支持。 “超大”行情延续“太小”逻辑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认为,A股市场的中字头行情的火爆显示出A股市场的情绪有所回暖,但风格集中在超大盘风格又意味着相对较弱的市场情绪修复到位仍需一段时间,这意味着投资者追捧“超大”行情的动机与逻辑,与2023年火爆的“太小”行情如出一辙。 摩根士丹利基金一位人士认为,投资者情绪的确有所回暖,但行情结构分化,国企改革、高股息品种表现相对较强,而科技成长、制造成长板块继续下跌,创业板指数表现依然疲弱,这种情况下市场是相对脆弱的,尤其是医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上出现的调整,导致投资者防御心态增强,继续向低估值高股息品种加码,对A股最为重要的成长板块带来明显的分流。 显然,许多基金经理均将“超大”与“太小”视为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情绪的较低状态。华商基金邓默表示,市场普遍认为高股息策略作为一个防御型策略,它的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后续成长风格的表现。那么从短期来看,成长板块的情绪修复可能需要到二季度,市场会逐渐开始交易美联储降息预期,同时在业绩披露期部分业绩高增长的行业会受到市场关注,使得资金逐渐流向这些成长板块,当前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还处于偏低的状态。 “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高股息个股开始不断创新高,吸引了主题投资者的关注,推升了高股息板块的投资热度。” 邓默认为,今年年初成长板块的调整也进一步提高了投资者避险情绪,促使此类具有超大盘特点的高股息板块年初继续走强。 核心产业决定公募须紧抓“中间” 与此同时,在新经济成为中国GDP高质量增长核心力量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相信,“太小”与“超大”皆非A股市场主流,唯有“中间地带”才是长期机会的获取来源。 “我们已经明确指出大盘与微盘之间尚缺中盘和小盘行情。中盘和小盘是中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认为,这也是中周期与过渡期最重要的作用点。微盘策略失效,大盘策略失效,中盘与小盘策略兴起应该是过渡期策略的常规逻辑。尽管截至当前A股市场还是以大盘风格为主导,并且目前还看不到大盘策略失效的迹象,但并不影响基金经理提前将视野放在“中间企业”的布局研究上。 魏凤春表示,中国股市最成功的策略是哑铃策略,尤其是在2022年—2023年以来,红利低波与科技成长都有不错的收益,2024年行情至今哑铃策略是失效的,但这可能是短暂的过渡,从中周期的核心来看,主导产业是配置和研究重要的布局成败点。居于“微盘”和“大盘”中间地带的产业是未来投资的蓝海,应该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主导产业的寻找过程中。中国未来的主导产业应该是高端制造,房地产已经不再是资本市场认...
重磅!转融券交易已跌至冰点!

重磅!转融券交易已跌至冰点!

小微 小微
77515
2024-02-08
(原标题:重磅!转融券交易已跌至冰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融券交易基本已经暂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6日,证监会宣布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该项政策威力巨大且迅速。数据显示,2月7日,也就是新政第一天,全市场仅有5笔转融券交易,而在上周最多的时候当日转融券交易超6000笔。转融券融出股数也大降,2月7日,全市场仅融出了21.38万股,而上周有一天融出1.8亿股的。此外,由于券源紧张,转融券利率开始走高。 “政策效果太明显了,后面可以再观察观察每日的交易数据。”券商两融人士称。 交易跌入冰点 中证金融数据显示,2月7日,全市场转融券交易仅进行了5笔,合计21.38万股,最低的一笔利率4.1%,最高的利率7.6%。这些数据与此前相比,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交易笔数。2月7日是5笔,2月6日是706笔,2月5日是2814笔,2月2日是4590笔,2月1日是4037笔,1月31日是6497笔,1月30日是3366笔,1月29日是3288笔。1月26日是3926笔。政策效果立竿见影,交易笔数迅速跌至冰点。 其次是转融券融出的股票数量。2月7日是21.38万股,2月6日5552.11万股,2月5日是9424.14万股,2月2日是1.54亿股,2月1日是1.79亿股。1月26日是1.52亿股。短短几日,转融券融出股票数量也开始骤降。 最后是转融券的利率。此前融出的利率主要在1%到2%之间,2月7日利率开始升高,5笔交易中,1笔是4.1%,4笔是7.6%。“受政策影响,券源开始收紧,物以稀为贵,利率高一点也很正常。”有券商两融人士向记者表示。 上述剧烈变化主要是在2月6日证监会宣布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之后发生的,其实,在1月28日,证监会宣布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后,数据就已有变化。 1月29日到2月2日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的首周,中证金融的明细数据显示,当周5个交易日,转融券每日融出股票数量逐日下降,从周一的接近2亿股,降到了周五的接近1.5亿股。 去年10月限制高管等出借的也有效果。今年1月底,证监会表示,10月新规实施以来,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取得良好效果。 三次“加码”监管转融券 截至目前,对于转融券业务,证监会已经三次出台相关政策,一次比一次严厉。 去年10月14日,证监会调整优化融券相关制度,更好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证监会表示,为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经充分论证评估,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对战略投资者出借配售股份的制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优化,在保持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阶段性收紧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 出借端,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可以对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予以调整,为突出上市公司高管专注主业,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今年1月28日,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证监会表示,为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经充分论证评估,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具体包括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 2月6日,证监会表示,经研究决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其中之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 机构积极响应 2月6日,证监会表态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后,券商基金积极作出回应。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华宝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纷纷表态,将严格落实证监会关于融券业务的相关要求,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审慎稳妥推进存量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逐步了结,确保相关业务平稳运行。 此外,华西证券同日公告,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降低市场压力,决定自2024年2月6日起暂停融券券源供给,恢复时间将另行公告。 中金公司认为,作为资本市场基础交易制度之一,融资融券制度在完善价格发现机制、提高市场定价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伴随着相关制度规则的不断完善优化,更加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贴合资本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回报及获得感。融券制度调整结合近期各部门针对资本市场积极发声并采取行动支持,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维港投资周凯旋,香港最牛女VC

维港投资周凯旋,香港最牛女VC

小微 小微
61159
2024-02-24
(原标题:维港投资周凯旋,香港最牛女VC)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被低估的VC是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这个答案不止一次被提起。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投资机构,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与商业巨擘李嘉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资金主要来源于李嘉诚,收益则归于李嘉诚基金会。 维港投资的掌舵者,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周凯旋(Solina)。早年间,周凯旋在香港以贸易起家,在商界崭露头角。机缘巧合下,她结识了李嘉诚,自此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合作。不同于香港Old Money偏爱传统生意,周凯旋更钟情高科技,至今带队投出了Meta、Zoom等知名案例,最近几年还重点布局AI赛道。 “投出了很多全球性的科技公司。”一位经常往返香港与北京的知名投资人分享起印象。可以说,周凯旋执掌下的维港投资,是大中华地区一支最为低调的投资力量即便是国内资深同行,也难以经常看到他们的成员。 一战赚百亿美金 她,被忽略的风投女王 维港投资的故事,始于20多年前。 成立于2002年,维港投资重点关注能够引导行业变革的技术创新性的公司,主理人周凯旋,与李嘉诚相识30余年,可谓后者的“左膀右臂”。甚至可以说,正是周凯旋在为李嘉诚布局近年来最赚钱的科技投资。 20余年间,维港投资投出了100多家公司,其中包括Meta、Skype、Siri、Waze、DeepMind、Slack、Spotify、Zoom、AirWallex等明星企业,并且大部分项目都是在早期进入。 官网信息显示,目前维港投资投资团队成员20多人,七成是中国成员,投资足迹遍布全球。更重要的特点是,维港投资并不对外募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李嘉诚。 (维港投资官网) 我们不妨先从维港投资的一笔经典案例Zoom说起。2013年,维港投资领投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服务软件Zoom的B轮融资,成为Zoom首个外部机构投资者。2015年,维港投资再度追投了C轮,共出资850万美元,持股8.5%。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能够提供线上办公视频和教学的Zoom意外大爆发,不仅营收利润增长,股价也在几个月内接连上涨,市值一度超过1600亿美元。而维港投资所持Zoom的股份一度超130亿美金,一战封神。不过,李嘉诚并没有在Zoom市值高峰时退出,如今的Zoom市值早已回落至200亿美元以下。 但这并不妨碍这笔投资为圈内人所惊叹。在早期进行投资,并长期持有,这似乎是维港投资的一贯风格,同样的案例还有Meta。 2007年,Meta的前身Facebook正处于非盈利状态,周凯旋建议李嘉诚出手,于是在2007、2008年,维港投资两次共向Facebook投资1.2亿美金,持股3%,到2012年Facebook上市时,这笔投资已经为其带来了5倍的回报。时至今日,Meta市值超过万亿美金。 给维港投资带来超级回报的,还包括2009年投资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此前据李嘉诚透露,大概在100-150倍左右。 而维港投资押注的语音沟通软件Skype、语音识别系统Siri、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等分别被微软、苹果、Google收购,均为其带来可观回报。 梳理下来,维港投资不仅成功注资了许多颇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巨头,还帮李嘉诚逃离了“香港老钱错失互联网”的宿命尽管在国内互联网圈,尤其是BAT时代,确实很难找到太多香港印记。 如今,维港投资对于前沿科技的探索仍在继续。去年4月,维港出手了新加坡AI公司Coptical Labs;很快,团队又投资了AI芯片制造商耐能(Kneron),且已连续四轮押注。细数维港投资的项目,与AI相关的公司愈发多了起来,涵盖生物医学AI技术、深度人机交互、语音语义识别等各种细分领域。 维港投资曾公开阐述投资投资策略:只有两个类别,一是与李嘉诚的传统业务有协同价值的项目,二是能解决巨大问题的、探索未来愿景、推动前进的颠覆科技。周凯旋也曾说过,“未来的投资焦点将围绕,与传统板块的IA(智能增强)和能够推动未来的AI(人工智能)。” 实际上,尽管投资组合中有不少回报出色的项目,但维港投资在大中华区乃至全球范围一直很低调。或许,这与掌门人风格息息相关。 周凯旋是谁? 透过维港投资,一位风投女王跃然眼前。 周凯旋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香港。中学时,她考上了香港久负盛名的拔萃女书院,在校期间曲棍球、游泳、话剧等样样精通,英语更是拔尖。 后来,周凯旋去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就读,这是一所享誉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在这里,她结识了日后香港导演徐克的太太施南生,两人成为好友。 1986年,毕业后的周凯旋顺理成章在海外工作,一次工作需要,她回国去西安洽谈兵马俑展览,发现售卖纪念品的...
100亿,云南独角兽宇泽新能源要IPO了

100亿,云南独角兽宇泽新能源要IPO了

小微 小微
72860
2024-02-29
(原标题:100亿,云南独角兽宇泽新能源要IPO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光伏IPO浮出水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云南宇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泽新能源”)近日在云南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这意味着,宇泽新能源正式向IPO发起冲刺。 宇泽新能源有何来头?背后掌舵者是一对山西兄弟闫洪嘉和闫勇。2007年,赚得第一桶金的两兄弟杀入新能源赛道,创立了主营光伏背板的明冠新材,收获了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019年,两人又在云南楚雄市成立了宇泽新能源的前身宇泽半导体,至今融资金额合计超过20亿元。 回望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是一个被VC/PE忽略的省份。而随着新能源火爆,越来越多投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隐秘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地。眼下,正如宇泽新能源所在地楚雄一般,更多偏远城市靠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沉淀,正缔造一场新兴产业“逆天改命”的传奇。 山西兄弟在云南创业 又干出一个IPO 这要从一对山西兄弟说起。 1980年,闫洪嘉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市一个普通家庭。在高中毕业后,他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选择南下打工。2003年,他和哥哥闫勇来到江苏昆山,成立了云天电子有限公司,靠着电脑耗材生意,赚到第一桶金。 随后在2006年,闫洪嘉察觉到新能源行业蕴含着诸多商机,决定放弃电脑耗材生意,开始谋求转型。于是他前往江西,创办了天正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之上,他在次年又组建了明冠新材,正式进军太阳能电池背板行业。 历经几年发展,明冠新材凭借太阳能电池背板业务站稳了脚跟,又从铝塑膜基础材料国产化着手,在2010年立项,进入锂电池行业。2016年,明冠新材开发的铝塑膜实现量产,动力/储能用铝塑膜也在2019年批量出货,在某些技术参数方面甚至还要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和市场空白。 2020年12月,闫洪嘉、闫勇兄弟迎来高光时刻明冠新材成功登陆科创板,首日开盘股价大涨158%,两人也收获了人生第一个IPO。 正是在此期间,闫洪嘉和闫勇又杀入了光伏硅片赛道,但颇为低调。直至通威股份的一笔百亿订单,才让兄弟二人的新公司浮出水面 2022年6月,通威股份公告称,公司旗下五家子公司与宇泽半导体签订多晶硅长单销售合同,预计销售总额约385亿元。公告中的宇泽半导体,其第一大股东为上海鑫融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而后者的股东仅有两人,分别是持股95%的闫洪嘉和持股5%的闫勇。同时,二者也分别担任宇泽半导体的董事长与董事。 这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官网显示,宇泽半导体成立于2019年5月,坐落于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培育下,已发展成为头部N型硅片制造商,坐拥楚雄、文山、昆明和宜春四大制造基地。 走过四年多时间,宇泽半导体的产品已全面覆盖N型电池HJT、TOPCon和IBC三大主流技术路线。此外在业内率先实现了120微米的210小金砖的量产,并已突破90微米厚度的210小金砖技术壁垒。据悉,宇泽半导体N型大尺寸硅片产能15GW,同步在建产能20GW,规划规划产能为75GW。 与此同时,宇泽半导体也在为IPO计划悄悄准备。工商信息显示,2023年12月,宇泽半导体企业名称变更为“云南宇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宇泽新能源便在今年2月初进行了IPO辅导备案登记。这意味,闫洪嘉、闫勇两兄弟再度走到IPO大门外。 崛起于楚雄 两轮融资估值100亿 宇泽新能源身后,可以看到站着一支庞大的投资人队伍。 2022年,宇泽新能源宣布获得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信建投证券、中信建投资本、金木资本。紧接着在2023年年初,宇泽新能宣布完成B轮股权融资,金额超过12亿元,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领投,金石投资、国投创合、浙江海港集团、宁波开投集团和楚雄市城乡投等机构跟投。 据悉,宇泽新能源B轮投后估值近百亿元。由此,这家来自云南的光伏创业公司,正式跻身独角兽行列。同时,宇泽新能源也成功上榜“2023年Venture50投资界碳中和”榜单。 为何宇泽新能源能赢得一众VC/PE的青睐? 谈及这笔投资,国投创合曾表示,硅片处于光伏产业链中游,是连接硅料和电池片的重要环节。大尺寸+薄片化+N型是未来光伏硅片行业的发展方向。N型电池已跨越性价比门槛,随着其渗透率的快速提升,N型硅片有望和电池环节共享高效电池降本提效带来的超额利润。此外,由于旧的小尺寸硅片产能需要更新换代才能生产大尺寸硅片,而新产能基本具备生产大硅片的能力,硅片竞争格局或将迎来变化。 “宇泽新能源是N型硅片细分领域龙头,在N型电池技术路线上具有先发优势,其薄片化、大尺寸的N型硅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企业没有旧产能包袱,且具备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
涉热门概念股价异动 多家上市公司提示风险

涉热门概念股价异动 多家上市公司提示风险

小微 小微
68146
2024-03-05
3月4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因股价异动提示风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晚,强瑞技术披露股票交易异动公告,公司股票于2月29日、3月1日、3月4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强瑞技术董事会对有关事项进行了核查,公司称,前期所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改、补充之处;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同时,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强瑞技术称,目前公司经营情况稳定正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此外,公司“液冷测试设备”涉及的相关业务在2023年度占公司整体营收规模比重仍然很小,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公司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公开信息显示,强瑞技术主要从事工装和检测治具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了应对移动终端电子行业增速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持续对新业务领域的客户进行研发投入。经过公司多年来的持续探索和拓展,公司在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了部分订单。 罗博特科股票交易价格连续2个交易日(2024年3月1日、3月4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达35.88%。公司称,目前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不存在发生或预计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也不存在其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在最新异动公告中,罗博特科表示,上述交易尚需通过深交所审核,并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决定后方可实施。本次交易能否通过审核、取得注册,并实施完成仍存在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四川金顶3月4日晚间也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关注到在股吧有公司下属四川新工绿氢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从事氢能源相关业务的讨论以及将公司归类为氢能源概念。不过,截至目前,公司无任何形成收入的氢能源相关产品。 数据显示,自2024年2月27日起,四川金顶股票已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公司市盈率(TTM)为16481.68,市净率为11.45,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股票交易价格2月26日至3月4日收盘价累计涨幅64.15%。存在股价短期涨幅较大后续下跌的风险。 此外,四川金顶还就股票交易换手率较高、业绩预亏、股东股权质押冻结等风险进行了提示。...
博苑股份创业板IPO,聚焦精细化学品领域,存在原材料供应风险

博苑股份创业板IPO,聚焦精细化学品领域,存在原材料供应风险

小微 小微
49410
2024-03-07
(原标题:博苑股份创业板IPO,聚焦精细化学品领域,存在原材料供应风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深交所官网信息,近日,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苑股份”)更新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博苑股份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研发、生产、销售及资源综合利用,主营业务包括有机碘化物、无机碘化物、贵金属催化剂、发光材料、六甲基二硅氮烷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基于资源综合利用资质与工艺技术优势开展含碘、贵金属等物料的回收利用业务,为客户提供贵金属催化剂、六甲基二硅氮烷等加工服务。其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光电材料、饲料、食品等领域。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精细化学品销售的营收占比在80%以上,是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的营收占比相对较低。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李成林、于国清合计控制博苑股份6150万股,占比79.77%;二人持股比例较为接近,为公司共同控股股东。 本次申请上市,博苑股份拟募集资金约6.68亿元,用于100吨/年贵金属催化剂、60吨/年高端发光新材料、4100吨/年高端有机碘、溴新材料项目;年产1000吨造影剂中间体、 5000吨邻苯基苯酚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募资使用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博苑股份分别实现营收约3.79亿元、5.24亿元、7.98亿元,实现净利润约0.64亿元、1.03亿元、1.76亿元。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0.25亿元,同比增长28.39%;实现净利润约1.82亿元,同比增长3.04%。 博苑股份预计2024年1-3月营业收入为2.7亿元至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至14.02%,主要系产品销量增加;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500万元至5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变动幅度为-8.82%至1.31%,净利润增幅小于营业收入增幅主要系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导致。 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图片来源:招股书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博苑股份的毛利率分别为30.07%、33.82%、35.18%、32.08%,其中2020年至2021年公司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2022年至2023年1-6月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 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比较,图片来源:招股书 博苑股份存在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6.06%、78.64%、80.99%、82.68%,占比较高。博苑股份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为碘、贵金属,而我国碘、贵金属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如果碘、贵金属涨价,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采购成本和毛利率。...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