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观察】2月22日股票ETF净流入128.08亿元

小微 小微
65701
2024月02月23日

证券之星消息,2月22日,上证指数报收2988.36,上涨1.27%;深圳成指报收9043.75,上涨0.76%;行业主题中,煤炭、石油石化、计算机涨幅居前。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煤炭、中证能源、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国泰中证煤炭ETF、汇添富中证能源ETF、富国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分别以4.99%、4.27%、4.18%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500等权重、中证800地产、中证浙江凤凰行动50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前海开源中证500等权ETF、华宝中证800地产ETF、浙商之江凤凰ETF分别以-0.63%、-0.63%、-0.57%的跌幅居前三。

【ETF观察】2月22日股票ETF净流入128.08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128.08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084.45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当日有543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50ETF(510050),份额增加了8640.0万份,净流入额为12.78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96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安创业板50ETF(159949),份额减少了3.4亿份,净流出额为2.0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刚刚!央行重磅发布!明确下一阶段政策思路

刚刚!央行重磅发布!明确下一阶段政策思路

小微 小微
59627
2024-02-09
(原标题:刚刚!央行重磅发布!明确下一阶段政策思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在系统回顾一年来政策及成效、全面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阐释了下阶段政策取向及重点。市场专家指出,本次《报告》释放了积极信号,未来人民银行对经济回升向好依然有望保持较强政策支持力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望2024年,《报告》认为,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投资继续加力、消费稳步改善、外贸韧性较强。另外,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2024年,物价有望温和回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报告》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预计物价总体呈温和回升态势 《报告》指出,总体看,2023年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过去一年,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报告》显示,2023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较上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持续创有统计以来新低;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7%,较上年同期低0.29个百分点,超过23万亿元存量首套房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7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 展望2024年,《报告》认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本轮加息周期或已结束,但高利率的滞后影响还将持续显现。2024年还是全球选举大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增大。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也存在堵点,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民间投资增速仍处低位,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较为突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位于收缩区间,社会预期依然偏弱。 《报告》认为,2024年,物价有望温和回升。未来随着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持续恢复,预计物价总体呈温和回升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预计也将持续收敛。中长期看,我国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本次《报告》以专栏形式对于如何理解新规律新特点、未来如何应对进行了解读。《报告》强调,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合理评价金融支持的力度,要解决好“看什么”的问题。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进,要求信贷高质量投放。一方面,新动能贷款持续较快增长,占比稳步提升。另一方面,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动能贷款增势趋缓,占比逐渐下降。两个方面合在一起,虽然总的增速可能较过去有所回落,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是显著提升的。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是每年增量的10倍,需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盘活低效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持续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等,这些因素也会对今后信贷和融资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报告》指出,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我国贷款增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从历年统计数据看,一季度尤其是1月新增贷款会多一些,4月、7月、10月则是贷款小月,这些季节性规律主要与银行内外部考核以及融资需求特征有关,要客观看待。 《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阶段,评判经济发展不只是看经济增速,评判金融支持也不能“唯信贷增量”。要多看利率下降的成效;要多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多看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更全面看待货币金融条件。 加强对LPR报价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报告》以专栏形式详细介绍了利率自律机制成立十年来的成功实践。《报告》指出,自2013年成立以来,利率自律机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切实服务宏观调控和金融管理要求,通过务实精干的组织架构和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对合计超过400万亿元的存贷款利率定价进行有效的自律管理,以有限资源撬动了较大规模的管理实效,成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报告》明确,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完善利率自律管理方式,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做出新贡献。 一是加强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提高报价质量,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供有力支持。引导...
新春!A股,第一份大礼!

新春!A股,第一份大礼!

小微 小微
49340
2024-02-12
(原标题:新春!A股,第一份大礼!)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龙年来到!祝粉丝朋友们,龙马精神,龙腾四海,平安吉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就在大家欢欢喜喜过春节之际,A股市场的第一份大礼已经送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宏观层面,央行于除夕公布金融数据,1月社融增加6.5万亿元,高于Wind统计的市场平均预期(约为5.8万亿元),同比多增5061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为9.5%;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同比多增4041亿元;M1同比增长5.9%,较上月提升4.6百分点,从历史来看,这一数据给市场带来的助力非常明显。 在热点层面,新质生产力的热度正持续飙升。国内方面,1月31日,高层再度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外围方面,英伟达再有新动作,拟通过新部门寻求价值300亿美元的定制芯片机会。 有了金融数据的支撑,有了热点释放的机会。市场的机会是否也已经来临? 不错的数据 2月9日,央行公布1月金融信贷数据,1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6.万亿元,同比多增5061亿元;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84万亿元,同比少增913亿元;M2同比+8.70%,M1同比+5.90%。从历史来看,二级市场最为重视的变量就是M1,去年下半年,M1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所以整个权益市场亦较为疲弱。此次,M1的增速可以用跃升来形容,1月较上月提升4.6百分点。这对于股市而言,无疑会有较大的提振。 中金公司认为,虽然春节错位的因素会影响M1的增长,但即使排除掉这一因素,M1增速仍然是改善的。从季调后的环比增长看,2024年1月M1年化环比增速为9.5%,跟春节效应差不多的其他1月份相比,这一环比增速是偏高的。此外,在房地产销售不强的背景下,M1增速仍能实现改善,主要还是反映出政策发力的结果,PSL支持的项目以及新发国债项目可能已经快速落地,部分抵消了地产的拖累。财政存款同比增速仍在上升,说明可能仍有一部分资金可以对未来的M1有提振作用。 光大证券认为,一季度的信贷数据有“四高”: 第一个高:大幅高于市场预期。 第二个高: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上进一步高增。疫情防控转段后,三年积累的信贷需求集中释放,使得去年1月的人民币贷款显著多增。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2万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上进一步高增,而且还创下了有史以来单月增量的新高。 第三个高:中长期贷款增量高。在1月份新增的4.92万亿元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约八成,为3.94万亿元,亦形成了历史单月最高值。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31万亿元,超过了去年最后四个月(即9-12月)的累计增量,反映出企业投资信心及意愿的增长。 第四个高:有效需求高于实际数字。今年1月货币当局对信贷投放的节奏进行了科学的引导,使得金融机构最终克制住了过强的放贷冲动。也就是说,实体经济实际的信贷需求比数据所体现出的还要强一些。这一点可以从票据市场利率中观测出来:当银行主动控制信贷投放的进度时,票据市场利率便会受到向上的压力且金融机构的信贷控制常集中发生于下旬,因此每月下旬票据市场利率的走势对于判断信贷需求有较好的参考性。2024年1月末转贴现利率有所上行,这反映出该阶段信贷需求良好,银行在那时主动控制了信贷投放的规模。 不错的热点 除了金融数据外,市场热点亦在成形。与去年初的AI相比,今年是内外驱动皆有。 首先,从内部来看,2024年1月31日,高层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3年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文中指出:“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我们认为在较大程度上为新质生产力以及其涵盖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框定了行业范围,可以作为未来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方向,主要包括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 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 浙商证券认为,随着经济内生动能触及高位,预计无风险利率在下半年或呈现波动下行趋势,叠加市场的信心稳步修复,未来可能形成股债双牛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可能迎来估值弹性释放包括制造、科技和医药等领域。 其次,AI、算力再度进阶。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在会上表示,AI的...
券商今日金股:4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4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77768
2024-02-20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2月20日券商共给予近1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2月20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半导体、酿酒、汽车整车、互联网服务、煤炭、石油、医疗服务、通信服务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国内信号链龙头企业,思瑞浦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信证券、东吴证券、中邮证券等4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20日券商力推股榜首。 2月20日又有中邮证券发布研报《收购创芯微拟增加交易对象,收购股权比例拟增加至100%》,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0.3/1.8/3.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中国白酒龙头企业——今世缘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投证券、华金证券等3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20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2月20日又有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百亿新起点,乘势登高峰》,调整公司2023-2025年收入101/124/151亿元(前值101/127/157亿元),同比+28%/24%/21%,归母净利润32/38/47亿元(前值31/38/45亿元),同比+26%/22%/22%,当前对应PE为20/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作为中国汽车龙头企业,上汽集团同样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等3份研报关注。 2月20日又有东吴证券发布研报《1月批发同比+3%,新能源车销量同比高增》,维持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134.2/166.2/227.1亿元,对应EPS为1.16/1.44/1.96元,对应PE为13/10/7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宝信软件、昊华能源、中国石化、华厦眼科、普天科技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春节假期消费数据出炉!有这些亮点

春节假期消费数据出炉!有这些亮点

小微 小微
68033
2024-02-21
(原标题:春节假期消费数据出炉!有这些亮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浓烈的新春氛围逐渐在一声声爆竹声中淡去,不过,人们假日期间的消费热情正通过支付交易数据被实实在在地记录下来。 近日,多项春节期间的支付交易数据出炉。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期间,人们的出行与消费热情伴随着长假被极大点燃,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的旅游消费都表现强劲,网络支付场景多元化与高频化的特点逐渐常态化。 日均网络支付交易超万亿元 作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支付系统更像是遍布四散的溪水细流,连汇起社会消费场景的各个角落,不仅是民生服务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2024年春节期间,网联清算公司与中国银联共同见证着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量的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数据,2024年春节期间,从2月9日(除夕日)到2月17日(农历大年初八)期间,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日均处理网络支付交易26.3亿笔,日均交易金额达1.25万亿元,相比2023年春节期间的表现,日均分别增长18.6%和8.0%。 其中,餐饮、住宿、旅游、零售、影视娱乐等消费场景尤其受到青睐,交易金额和笔数同比增长明显。 稍早前,中国人民银行2月10日高频监测数据显示,今年除夕夜,伴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处理的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达到峰值,最高并发量为每秒10.9万笔,相较去年增长4.61%,创同期历史新高。 “春节期间的支付交易数据高涨,无疑是市场消费需求旺盛的直观反映。”对此,有支付行业资深从业人士指出,龙年春节的网络支付交易数据充分展现了春节期间各类消费需求的旺盛释放,这一积极态势不仅有助于增强支付行业的信心,更对关联的实体经济发展起到提振作用。 消费支付显特色图谱 “8+1”的超长春节假期,消费与旅游的出行支付情况也成为“特色经济”的放大镜,并在过去一年中备受瞩目的地方文旅消费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性增长。 例如,“繁花经济”就带动了上海多个景区消费。据支付宝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黄河路的年夜饭预订爆满,在除夕夜前一周就已一桌难求,消费金额同比去年增长了8倍;在东北哈尔滨,冰雪经济持续火爆,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游客涌入哈尔滨,成为最宠“尔滨”人群。 微信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4龙年春节假期,线下消费中,餐饮和酒旅类小程序订单量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36%与19%。其中,快餐、小吃的线下消费量较2023年春节同比增幅达到59%与35%。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迁以及年轻人回乡,咖啡消费也成为年俗“新习惯”,微信平台数据显示,咖啡馆的消费量同比增长超40%。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也在新春伊始采取务实的行动。记者了解到,农历除夕至初四期间,超100万人上支付宝开通小荷包存压岁钱并设立新年小目标,这里面超八成以上都是“90后”和“00后”。 出入境游双向升温 境外游客走进来,中国游客走出去,这场“双向奔赴”也在2024年在新春佳节期间激发新热度。 支付宝数据显示,今年,大批港澳游客涌入大湾区内地九城欢度新春,逛商超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00%。 随着外国人来华消费增加,对中国年的体验也变得更深入。春节期间,支付宝方面透露,境外游客在中国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00%,做境外游客生意的商家数则同比增长560%;同时,微信支付境外支付笔数同比增长近2.4倍,东南亚仍然是大部分人出境的首选目的地。 2月18日,微信联合同程旅行发布的《龙年春节消费“新意”观察》报告显示,香港居民北上过年成为新流动方向,港人内地线上线下交易笔数增长近5倍,交易金额增长超3倍; 此外,随着免签国家“朋友圈”扩大,国人出境游热度升温。对比今年1月份的单日均值,在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地,通过微信支付交通出行的消费笔数显著增多。例如,面向东南亚500个城市开展服务的Grab境外叫车小程序对比上线之初更是大增20倍,达到2078%。 微信春节有关消费报告显示,香港居民内地消费(含线上及线下)交易笔数、金额双双大涨,其中交易笔数与2023年春节同比增长近5倍、金额超过3倍,而湾事通综合跨境服务小程序的访问量也环比增长365%。 校对:廖胜超...
收评:沪指涨1.27%七连阳,煤炭、石油等板块拉升,国资云概念亮眼

收评:沪指涨1.27%七连阳,煤炭、石油等板块拉升,国资云概念亮眼

小微 小微
71313
2024-02-22
(原标题:收评:沪指涨1.27%七连阳,煤炭、石油等板块拉升,国资云概念亮眼)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网讯,22日,沪指早盘探底回升,午后涨超1%,深成指、创业板指均上扬;两市成交额有所萎缩,北向资金午后积极进场,全日净买入近40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涨1.27%报2988.36点,实现七连阳,深成指涨0.76%报9043.75点,创业板指涨0.31%报1757.87点;两市合计成交8224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36.9亿元。 盘面上看,两市近4600股飘红,煤炭、石油、传媒板块涨幅居前,半导体、旅游、汽车、医药、券商等板块上扬;国资云、算力、云计算概念等活跃。 方正证券指出,目前市场仍以反弹修复为主,强反转尚未到来。但当前位置或已计入了大部分的悲观预期,在仓位调整完毕后有较大的修正和回摆空间。市场整体低估值带来的高赔率仍在持续,但当前位置胜率的权重仍然大于赔率,整体趋势的好转仍需要时间、契机以及数据确认,因此磨底过程中建议深入结构挖掘行业宽度。 国盛证券表示,随着近期市场情绪的快速修复,沪指一鼓作气逼近3000点,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监管层多措并举,推出“组合拳”有效维护市场稳定运行,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也为资本市场保驾护航,A股市场春躁行情或已开启。操作上,可梳理部分基本面质地较佳的微盘股,因本轮调整行情带来个股杠杆出清以及错杀机会。...
维港投资周凯旋,香港最牛女VC

维港投资周凯旋,香港最牛女VC

小微 小微
61159
2024-02-24
(原标题:维港投资周凯旋,香港最牛女VC)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被低估的VC是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这个答案不止一次被提起。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投资机构,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与商业巨擘李嘉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资金主要来源于李嘉诚,收益则归于李嘉诚基金会。 维港投资的掌舵者,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周凯旋(Solina)。早年间,周凯旋在香港以贸易起家,在商界崭露头角。机缘巧合下,她结识了李嘉诚,自此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合作。不同于香港Old Money偏爱传统生意,周凯旋更钟情高科技,至今带队投出了Meta、Zoom等知名案例,最近几年还重点布局AI赛道。 “投出了很多全球性的科技公司。”一位经常往返香港与北京的知名投资人分享起印象。可以说,周凯旋执掌下的维港投资,是大中华地区一支最为低调的投资力量即便是国内资深同行,也难以经常看到他们的成员。 一战赚百亿美金 她,被忽略的风投女王 维港投资的故事,始于20多年前。 成立于2002年,维港投资重点关注能够引导行业变革的技术创新性的公司,主理人周凯旋,与李嘉诚相识30余年,可谓后者的“左膀右臂”。甚至可以说,正是周凯旋在为李嘉诚布局近年来最赚钱的科技投资。 20余年间,维港投资投出了100多家公司,其中包括Meta、Skype、Siri、Waze、DeepMind、Slack、Spotify、Zoom、AirWallex等明星企业,并且大部分项目都是在早期进入。 官网信息显示,目前维港投资投资团队成员20多人,七成是中国成员,投资足迹遍布全球。更重要的特点是,维港投资并不对外募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李嘉诚。 (维港投资官网) 我们不妨先从维港投资的一笔经典案例Zoom说起。2013年,维港投资领投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服务软件Zoom的B轮融资,成为Zoom首个外部机构投资者。2015年,维港投资再度追投了C轮,共出资850万美元,持股8.5%。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能够提供线上办公视频和教学的Zoom意外大爆发,不仅营收利润增长,股价也在几个月内接连上涨,市值一度超过1600亿美元。而维港投资所持Zoom的股份一度超130亿美金,一战封神。不过,李嘉诚并没有在Zoom市值高峰时退出,如今的Zoom市值早已回落至200亿美元以下。 但这并不妨碍这笔投资为圈内人所惊叹。在早期进行投资,并长期持有,这似乎是维港投资的一贯风格,同样的案例还有Meta。 2007年,Meta的前身Facebook正处于非盈利状态,周凯旋建议李嘉诚出手,于是在2007、2008年,维港投资两次共向Facebook投资1.2亿美金,持股3%,到2012年Facebook上市时,这笔投资已经为其带来了5倍的回报。时至今日,Meta市值超过万亿美金。 给维港投资带来超级回报的,还包括2009年投资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此前据李嘉诚透露,大概在100-150倍左右。 而维港投资押注的语音沟通软件Skype、语音识别系统Siri、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等分别被微软、苹果、Google收购,均为其带来可观回报。 梳理下来,维港投资不仅成功注资了许多颇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巨头,还帮李嘉诚逃离了“香港老钱错失互联网”的宿命尽管在国内互联网圈,尤其是BAT时代,确实很难找到太多香港印记。 如今,维港投资对于前沿科技的探索仍在继续。去年4月,维港出手了新加坡AI公司Coptical Labs;很快,团队又投资了AI芯片制造商耐能(Kneron),且已连续四轮押注。细数维港投资的项目,与AI相关的公司愈发多了起来,涵盖生物医学AI技术、深度人机交互、语音语义识别等各种细分领域。 维港投资曾公开阐述投资投资策略:只有两个类别,一是与李嘉诚的传统业务有协同价值的项目,二是能解决巨大问题的、探索未来愿景、推动前进的颠覆科技。周凯旋也曾说过,“未来的投资焦点将围绕,与传统板块的IA(智能增强)和能够推动未来的AI(人工智能)。” 实际上,尽管投资组合中有不少回报出色的项目,但维港投资在大中华区乃至全球范围一直很低调。或许,这与掌门人风格息息相关。 周凯旋是谁? 透过维港投资,一位风投女王跃然眼前。 周凯旋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香港。中学时,她考上了香港久负盛名的拔萃女书院,在校期间曲棍球、游泳、话剧等样样精通,英语更是拔尖。 后来,周凯旋去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就读,这是一所享誉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在这里,她结识了日后香港导演徐克的太太施南生,两人成为好友。 1986年,毕业后的周凯旋顺理成章在海外工作,一次工作需要,她回国去西安洽谈兵马俑展览,发现售卖纪念品的...
热门标签